[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即时通信平台的网络代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8081.1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7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胡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1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4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即时 通信 平台 网络 代理 系统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网络用户底层连通特性的即时通信平台网络代理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最大的开放式网络,因特网连通了全球数以亿计的各种计算机设备,为它们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提供了支撑平台,其中负责寻路的路由协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大多骨干网路由协议具有自适应的调整特性,但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运营商利益等原因,自治域间的路由相对灵活性较差。因此用户在使用网络的实际过程中,由于底层路由的相对固定,会遇到影响网络连接的若干问题。具体表现有以下情况:
1、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对网络基础设施的破坏,使得用户短期内无法访问到某些区域的网站。例如2006年12月份下旬,台湾海域发生的海啸震断了14条海底光缆,使得中国大陆到北美等区域的互联网通信受到持续几个月的严重影响[1]。
2、由于负责网络设施建设的各个实体之间存在利益等因素,不同自治域网络之间的静态路由常造成通信带宽不足,导致互通效果不好,例如现在中国大陆的南北互通,电信与网通的大部分用户互连,以及教育网与公众网的互连都存在这个现象。
当前,网络代理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使用网络代理的时候,用户首先向代理服务器发出请求,然后由代理服务器实际访问目标服务器,最后代理服务器将返回的结果返回给用户。这个过程中代理服务器担任中间人的角色,且需要与用户及目标服务器的网络连接质量都较好。但是代理的使用比较繁琐:首先,需要有一些具备全局IP地址的计算机设备安装运行代理服务器软件,其次用户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搜索测试可用的代理。因此,代理的使用情况既依赖于客观的网络条件,又需要用户主观上的繁琐操作。
目前,当用户因为路由原因无法直接访问目标服务器或连接速度较慢时,往往可以使用代理服务器解决。例如2006年12月份台湾南部海域的海底光缆中断时,中国大陆用户使用日韩或欧洲的代理服务器,依然可以访问到美国网络。此外,代理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企业接入网,局域网中具有内部IP地址的机器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实现共享上网,这不是本发明所关注的领域。
代理服务器位于用户与目标服务器之间,其工作原理如下:用户首先向代理服务器发出请求,然后由代理服务器实际访问目标服务器,最后代理服务器将返回的结果返回给用户。代理服务器在中间分别维护用户和目标服务器的两个通信会话,使用户操作可以如同直接连接到目标服务器一样方便。
影响代理服务器效果的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
代理服务器的网络连接情况。包括两个部分:用户与代理服务器的网络连接状况;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的网络连接情况。
代理服务器的性能。如果代理服务器本身的配置不高,那一旦多人同时使用,就是直接影响代理服务器的速度。
根据代理服务器工作的网络层次,一般可分为应用层代理、传输层代理和SOCKS代理。应用层代理工作在TCP/IP模型的应用层之上,它只能用于支持HTTP、FTP等特定的应用层协议。这类代理应用广泛,往往还具有内容缓存功能。它提供的控制最多,但是不灵活,必须需要相应的协议支持。如果协议不支持代理(如SMTP和POP),那就只能在应用层以下代理,也即传输层代理。传输层代理直接与TCP层交互,更加灵活。要求代理服务器具有部分真正服务器的功能:监听特定TCP或UDP端口,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同时向客户端发出相应的响应。另一种代理需要改变客户端的IP栈,即SOCKS代理。它是可用的最强大、最灵活的代理标准协议。SOCK V4允许代理服务器内部的客户端完全地连接到外部的服务器,但只适用于UDP协议;SOCK V5增加了对客户端的授权和认证,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代理,且同事支持TCP与UDP协议。
作为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的重要补充,近年来P2P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日益广泛。P2P网络是一种分布式网络,用户共享他们计算机所拥有的部分资源(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打印机、文件等),这些共享资源借助于网络,能被其它用户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在此网络中用户既可以是资源提供者(Server),又可以是资源获取者(Client),因此用户间是一种对等的关系。P2P技术充分利用了网络边缘的大量计算机资源,包括分散的存储空间、CPU时间、网络带宽、信息内容等多种资源,从而有效降低集中服务器的负载,提高服务的可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80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