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热压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7577.7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8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林旻;闫阿儒;王会杰;潘伟;李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钢铁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B30B15/00 | 分类号: | B30B15/00;B25J21/0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201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热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的一种热加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真空热压机。
背景技术
无机非金属陶瓷或金属制品的成形技术公知有多种工艺方法,这些方法尤其包括,模压成型、注射成型、挤压成型及冲压成型方法。通常利用热压机成型工艺对制造高致密度高取向制品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对于一些金属或无机非金属粉末,在真空下进行热压能够避免氧化,从而提高制品的性能。
现有真空热压机的整体设主要由加热源、真空系统和液压系统构成,三部分间采用法兰及密封圈连接。真空系统通常由炉腔、机械泵、罗茨泵和扩散泵构成,采用扩散泵时,真空度通常能达到10-2Pa或更低;液压系统通过液压油驱动油缸的活塞带动上压头和/或下压头运动,使粉料在上、下压头之间压制成型;加热源可以采用直流、交流或涡流加热的方式,其为常规真空热压机结构。如一专利号为ZL92222401.3(公告号为CN213343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真空下粉末成型压机》披露了这样一种成型压机,它是在由支柱连接在其上装有液压顶头的上、下压板所构成的压机中设有内置模具的真空室的基础上将内置压头的波纹管装于真空室的上侧,并将内、外部分别套装粉料接送器、磁力轴控制器和开有真空抽气口、接料口的磁力轴套装于真空室的侧面。它可在真空条件下将具有清洁表面的超微粒子粉料收集并加压直接成型为具有清洁界面的粉末成型产品。
这种真空热压机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从常压下达到高真空度的时候,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在炉腔内容积大的情况下,需要时间更长。另外,真空热压机通常只能一次压制单件产品,即使采用转盘轮压制方式,一次也只能压有限数量的产品,最后必须打开炉门取出产品,重新装载坯料,然后关炉门抽真空,加热并压制,如此循环。这两个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真空热压的连续工作能力,降低生产效率。
当然,也可以采用诸如将整个热压机全封闭地包裹在大的真空系统中,但这样对大批量快速生产来说,设备造价和运行费用就非常昂贵,而且给维修带来很大的麻烦。另外,申请号为CN92103558.6(公告号为CN106674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在开式压机中热压磁体》披露了这样一种方法,仅在压模壁上使用固体润滑剂,并在常温下将含稀土元素的合金粉末压成压坯体。然后使用加热的压模在氩气的保护下在开式压机中将这种压坯体热压成型。该方法虽然加快了运行效率,但对于高比表面积、氧化速度更快的微米甚至纳米粉体,这种仅靠惰性气体排除空气的方法就不太适合。
因此现有真空热压机还可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以能够连续生产的真空热压机。该真空热压机具有抽真空的时间损失少,生产加工连续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空热压机,包括有开有观察窗的主工作室,主工作室内设有抽真空系统、加热源、液压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体积小于主工作室的过渡舱和手套箱,所述的过渡舱和手套箱分别与主工作室连通,且都装有压力表;所述的过渡舱具有一从外部开启的外舱盖,及连通主工作室的可从主工作室内开启的过渡舱盖,在过渡舱和主工作室之间设有一连通该两部分的通气阀,过渡舱上还设有连通过渡舱与外界的阀;所述的手套箱前端至少开有一其上装有手套的开口,在手套箱里侧具有连通主工作室的可从手套箱内部开启的密封门,手套箱至少设有一和外界相通的通气阀及一放气阀。
为便于操作,上述的开口有二个。这样可使用双手来取放坯料及进行热压工作。
为便于操作,上述的手套的长度以可以达到主工作室及过渡舱大部分为准。这样开过渡舱中的过渡舱盖及取放坯料分别,开过渡舱盖时无需其它辅助工具便可实现。
上述的观察窗及手套箱设置在主工作室的前部,所述的过渡舱设置在主工作室的侧部。将观察窗和手套箱设置在同一侧,便于通过观察窗察看手套箱在主工作室内的操作状况,而将过渡舱设置在手套箱的侧部,使过渡舱与手套箱邻近,便于通过手套箱对过渡舱的操作。
为便于关闭或开启外舱盖、过渡舱盖、密封门,上述的外舱盖的外端面上设有外把手,所述的过渡舱盖上设有内把手,内把手位于主工作室内,所述的密封门上设有把手,该把手位于手套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钢铁研究总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钢铁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75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