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束重组材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0399.0 | 申请日: | 200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林学院 |
主分类号: | B27N3/04 | 分类号: | B27N3/04;B27N1/00;B27N1/02;B27N3/12;B27N3/08;B27N3/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13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组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木束重组的型材及该材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CN1133533C公开了浙江安吉天丰木业有限公司的“竹材重组强化成型材的方法”专利技术,将毛竹切片压丝,经干燥、浸胶、装模后,再经高压(10-100MPa)冷压并热固化后成型,浸胶后竹丝的胶含量为6-15%。该技术以尺寸相同的竹丝片为原料,没有小规格尺寸的竹丝片填充其间的空隙,导致必需采用高压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否则有缝隙。但压力过大又造成压溃,无胶表面内裂,锯剖后产生倒刺、起毛,油漆后龟裂等质量问题。该专利采用原竹的弦切片再压丝的竹丝片作原料,在制作时压力超过50MPa,竹材压缩量大,产品密度大,耗材多,二次加工和钉钉困难,对压机等设备的技术要求及投资偏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乔木枝桠、灌木茎杆、速生间伐小径材、木材加工边角废料为原料,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木材资源;制成的木束条粗细长短不一,互相搭配能填补缝隙,不需采用高压,非压溃的,能较好保持木材原有结构和强度的、省材、二次加工成木制品容易的、密度和握钉力适中、对压机等关键生产设备技术要求较低及投资较省的木束重组材及其生产方法。
上述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本木束重组材,呈方、圆、椭圆柱形,木纤维纵向排列,横截面外观为众木束断面的集合面,显示木材本色与所施胶的结合色,密度0.7-1.1g/cm3、静曲强度30-70MPa、弹性模量5000-11000MPa、握钉力1100-2000N。
所述的木束重组材生产方法是经选料、制木束条、干燥、施胶、计量、定向组坯、装模、冷压、升温固化、冷却、拆模而成,其特征是:
(1)选料,选乔木枝桠、灌木茎杆、速生间伐小径材、木材加工边角废料作原料;
(2)制木束条,用木材纵向碾压切条机,辊压与纵切结合制得带毛刺的、长短不一、粗细不等、横截面形状不同的木束条,长20-1450mm,直径或厚与宽1-15mm;
(3)施胶,施胶量(绝干)为3-9%,按木束条的比表面积大小分两批施胶,长而粗的木束条的施胶量比短而细的木束条少1-2%;
(4)施胶工序至定向组坯工序之间的子工序,采用浸胶方式的,对木束条需进行二次干燥,含水率控制在8-16%;采用喷胶、拌胶方式时不需要二次干燥。
(5)定向组坯,采用定向铺装装置使大小粗细木束条在纤维方向(纵向)基本平行排列,坯料纵向单位长度上的重量偏差小于或等于7%,定向后直接将木束条倒入模具内加压,也可将木束条捆扎,整捆长度由定制的重组材长度确定,捆扎间距以捆内短木束条不掉落为宜。
(6)冷却、拆模,冷压再进行升温固化后,连同模具一起冷却,待整个重组材降至常温,无芯层与表层的温差时拆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粗细长短规格不等的木束条互相搭配,组坯均匀,采用中压与低压,非压溃的,重组材构成单元的木束条基本保持原木材的结构与强度,制得的重组材密度适中因而省材、二次加工成木制品容易、握钉力适度,对压机等设备的技术要求及投资较低,基本消除木材生长应力和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剖切加工后不变形开裂,稳定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发明的原料选用乔木枝桠、灌木茎杆、速生间伐小径材、木材加工边角废料,这是从三方面考虑,一是从木材资源短缺考虑,二是从降低生产成本考虑,三是从资源综合利用考虑。本发明的原料形态复杂,粗细不一、长短不等、弯直不齐、形状各异,要统一加工成木束条,还需基本保持木材原有结构和强度,靠单一的碾、刨、切、削是难以实现的,需采用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CN200610154544.9“纵向碾压切条机”专用设备,在辊压与纵切结合中予以实现,该机有快速成条的特点,工效高,适宜加工不同长度、不同直径、不同形状的各类木材,但制成的木束条长度与粗细不齐、有毛刺,针对这一特点,又派生出分两批施胶、计量、定向组坯、捆扎等子工序。
根据木束条比表面积大小分两批施胶,将短而细、比表面积相对大些的木束条比长而粗的多施1-2%的胶量,这有利于提高重组材物理力学性能,提高产品质量。用浸胶方式的要对木束条进行二次干燥,用喷胶、拌胶方式的不必二次干燥。
逐渐升温固化和彻底自然冷却至常温的做法,有利于克服内应力引起的变形开裂,提高产品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林学院,未经浙江林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03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引出线装置
- 下一篇:基于渗透材料的微流量灌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