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水中筑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0362.3 | 申请日: | 2007-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8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林玉叶;熊江平;秦志明;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18 | 分类号: | E02D17/18;E02B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43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中 筑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滩涂圈围工程中水筑堤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充填砂袋水筑堤,目前常用方法有:一、船上充填砂袋后抛填;二、水下铺袋后充填施工工艺;三、船上充填砂袋后溜放。根据工程施工经验:
一、船上吹袋后抛填存在如下问题:A、充填砂袋一般6*8m,厚60到80cm,尺寸相对较小,生产效率不高。B、砂袋厚度不大,单方充筑堤材料工布含量多,充砂单价高。C、充填砂袋抛填易损坏,水上充填布袋受力大,袋布要求高。因此船上吹袋后抛填方法总体上单价较高(约140元/m3)。
二、水下铺袋后充填施工工艺存在主要问题:A、水下充填砂袋,铺袋受水流影响,就位难,往往须等待平潮时施工,作业时间短,效率低。B、施工难度大,不安全。C、充填厚度难以控制。
三、船上充填砂袋后溜放存在主要问题:A、受溜放板的限制,超深时施工难度很大;B、施工受水流影响大,就位难,往往须等待平潮时施工,作业时间短;C、吹袋单价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适应性强、施工安全可靠、方便快速、经济的充填砂袋在水中筑堤的方法,解决已有施工方法效率低、施工难度大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水中筑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船中设置一工作仓,工作仓底部设置有沉放口,将砂袋置于工作仓内充填筑堤材料,再将充填的砂袋从沉放口沉入水中。
优选地是,在施工船中设置一可进水的工作仓,工作仓底部设置有沉放口,先让工作仓进水,将砂袋浸泡于工作仓内的水中并充填筑堤材料,再将充填的砂袋从沉放口沉入水中。
其中:所述的工作仓下部设置的沉放口为开关可调式沉放口。
优选地是,在施工船中设置一可进水的工作仓,工作仓底部设置有沉放口,沉放口为开关可调式沉放口,先让工作仓进水,关闭沉放口,将砂袋浸泡于工作仓内的水中并充填筑堤材料,打开沉放口,将充填的砂袋从沉放口沉入水中。
其中,所述的筑堤材料为砂土。
工作仓可进水以创造水中充填砂袋条件,工作仓的进水方式可以通过打开沉放口进水,也可以另外设置的进水口进水,工作仓沉放口可略大于上口,以方便砂袋沉放;操作时可先让工作仓进水,将砂袋口固定于工作仓四周,然后由砂袋充填装置充填砂袋,再将充填完的砂袋从工作仓底部的砂袋沉放口沉入水底。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方案,使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该特制或改进的施工船只或作业平台,对充填砂袋的大小、厚度均可控制地进行砂袋充填施工,且对施工环境适应性强,安全、快速、经济。筑堤材料采用沙土,施工船可在沙源地充填砂袋后再运至堤线处抛填,减少沙土运输量,则更加经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一种在水中筑堤的方法,在施工船中设置一工作仓,在施工船中设置一可进水的工作仓,工作仓底部设置有沉放口,先让工作仓进水,将砂袋置于工作仓内的水中并充填筑堤材料,充填时将砂袋浸泡于水中,再将充填的砂袋从沉放口沉入水中,通过重复多次操作,将多个砂袋依次沉到水底,逐渐修筑堤坝。
第二实施例,在施工船中设置一可进水的工作仓,工作仓底部设置有沉放口,沉放口为开关可调式沉放口,先让工作仓进水,关闭沉放口,将砂袋置于工作仓内的水中并充填筑堤材料,打开沉放口,将充填的砂袋从沉放口沉入水中,通过重复多次操作,将多个砂袋依次沉到水底,逐渐修筑堤坝。
本发明中的筑堤材料为砂土。
工作仓可进水以创造水中充填砂袋条件,工作仓的进水方式可以通过打开沉放口进水,也可以另外设置的进水口进水,工作仓下口可略大于上口,以方便砂袋沉放;操作时可先让工作仓进水,将砂袋口固定于工作仓四周,然后由砂袋充填装置充填砂袋,再将充填完的砂袋从工作仓底部的砂袋沉放口沉入水底。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1)砂袋在工作仓中充填;
2)由于采用水下充填,袋布受力小,袋布要求低;
3)充填袋尺寸与数量由设计确定,可控;
4)一次充填量大,效率高;
5)在工作仓内部充填施工,不受水流影响,工作时间长,可连续作业,台班产量高且安全可靠;
6)充填袋可精确就位,筑堤质量易得到保证;
7)由于工作仓下口略大于上口,砂袋沉放方便且袋布不易损坏。
采用这种新型施工工艺,经济、安全、可靠、高效,并可确保水筑堤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03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