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全封闭真空高温加热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9233.4 | 申请日: | 200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3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石锦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锦康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29100广东省江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封闭 真空 高温 加热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全封闭真空高温加热方法及实现该技术方案的一种液体全封闭真空高温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体加热器,功能比较单一,加热液体温度比较低,能耗比较大,而且做不到对人体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与“卫生”。以电热饮水机为例,市面上的饮水机只设有加热和/或致冷功能,由于没有设计高效的保温结构,使保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温”,传统饮水机加热达到的最高温度几乎都在90℃以下,由于保温能力差,饮水机需不停地加热(以500W饮水机为例,每隔20分钟左右加热一次,加热一次需要2分钟左右),这样对电能的耗费是比较大的,桶装水在进入饮水机过程中免不了跟外界的物质如空气和灰尘等接触,造成二次污染,时间稍长,桶内就滋生细菌致使饮水变质,饮水机内也会积存很多污垢,严重时会长出青苔或滋生大量细菌,不利于人体健康。而且,用于传统桶装水的塑料桶,在每次重新封装饮用水之前,因洗涤、消毒等工艺而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是相当巨大的。
对于采用全封闭高温对液体进行加热的产品,加热时液体内压力升高和热膨胀可能导致危险这些因素一直制约着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再者,液体输出不畅通,取液容易出现渗漏等诸多关键技术也阻碍着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目前市面上的液体加热产品无法摆脱输送液体时液体与外界物质接触这一束缚,加热功率大、加热温度低或保温性能差也是目前液体加热产品的通病,所有这些缺陷导致目前市面上的液体加热设备存在不卫生、不节能、不安全等诸多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安全可靠的液体全封闭真空高温加热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的方案是:
一种液体全封闭真空高温加热方法,该方法将密封在软质包装袋内的液体,放置在高于真空加热容器的位置,通过取液装置,将软质包装袋内的液体与真空加热容器连通,真空加热容器下部设有进液口,其上部设出液口,所述真空加热容器与取液装置间设调压装置,液体在大气压和液位高低压差的作用下,从进液口进入真空加热容器,所述真空加热容器将进入的液体迅速加热,加热过程中增加的内压从所述的调压装置释放回软质包装袋中,高温液体从真空加热容器上部的出液口排出,形成一个从输入、传送、加热、保温及排出整个过程均与外界物质完全隔绝的全封闭加热系统。
一种液体全封闭真空高温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由取液装置、真空加热容器和调压装置组成,取液装置位于真空加热容器的上方,真空加热容器的内部设有导流装置、加热体、温度传感器和液体导出管道,液体导出管道的出液口和温度传感器置于真空加热容器内的上部,液体导出管道的输出端与出液阀门相连,真空加热容器与取液装置之间设有液体输入管道,调压装置设于液体输入管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液体在全封闭的装置中输入、传送、加热、保温及排出,整个过程与外界物质完全隔离,可防止滋生细菌,避免影响人体健康;液体输入管道上设有调压装置,可消除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热汽和热膨胀导致的内压骤升,防止热汽喷出或产品爆炸,避免人身受到伤害,采用双层真空加热容器,既保证加热时热能充分利用,又保证高温时热量有效地保持,可成倍减小能耗;高温加热容器内设导流装置,使液体高温区和低温区分隔明显,输入的冷液体不易与高温区的热液体迅速混合,高温液体的单次排出量占总容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提供液体软质包装的包装袋,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使用后不必重复装水,可直接回收作为重复利用的物质,省工又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各部分的名称:1、取液装置,11、刺破密封机构,12、承托盘,2、真空加热容器,21、导流装置,22、加热体,23、温度传感器,24、液体导出管道,3、调压装置,4、软质包装袋,5、液体输入管道,6、出液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锦康,未经石锦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92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红细胞灭活过程的改进的猝灭方法
- 下一篇:光盘记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