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抗组胺的含异荭草素的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8672.0 | 申请日: | 200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3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禹盛植;金东善;都善吉;李映澈;吴美善;车智敏;赵台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优力竟 |
主分类号: | A61K31/7032 | 分类号: | A61K31/7032;A61K31/352;A61K36/899;A61P3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晓峰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组胺 含异荭草素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由组胺过度介导的疾病的药物细合物,该组合物含有天然衍生的异荭草素作为活性成分,本发明还涉及异荭草素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由组胺过度介导的疾病的药物的应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预防或治疗患者的由组胺过度介导的疾病的方法,包括给予患者治疗有效量的异荭草素。
背景技术
组胺是一种存在于血液和各种组织当中的生理活性物质。从结构上说,组胺还可归类于氨乙基咪唑类,其中咪唑环和胺基基团通过两个亚甲基基团相连。在几乎所有的动物的组织中都能够找到组胺,它甚至存在于各种毒素、细菌或植物当中。皮肤、支气管、肠粘膜等处含有丰富的组胺。在血液中,嗜碱性白细胞当中含有大量组胺。这些含有组胺的细胞可以通过L-组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从组氨酸合成组胺。表皮、胃粘膜、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细胞等中的非肥大细胞也能够合成组胺。
在人体中,细胺的代谢有两条途径。
在主要的代谢途径中,咪唑环通过N-甲基转移酶的作用转变成N-甲基组胺,而后N-甲基组胺再通过amonoamine氧化酶的作用转变成N-甲基咪唑乙酸。
在另一条途径中,组胺通过非特异的二氨氧化酶进行氧化脱氨。组胺的代谢产物几乎是无活性的,通过尿排出体外。
已知组胺能够诱发过敏、胃酸分泌以及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的功能[Corrado ME et a1.,Arzneimittelforschung,54(10)660-5,2004,Salmun LM.,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11(2)259-73,2002,Scannell RT et al.,MiniRev Med Chem,4(9)923-33,2004,Kapp A et al.,J Drugs Dermatol.,3(6)632-9,200.Orzechowski RF等人的Eur J Pharmacol.,506(3)257-64,2005]。
首先,研究组胺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接触到抗原时,产生抗体(IgE),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白细胞表面,通过膜磷酸化作用引起细胺释放。组胺是储存在肥大细胞中的最终形式。因此,当抗原与IgE抗体在肥大细胞表面相互作用时,组胺得以释放。磷脂酶A2同时被激活,生成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或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如前列腺素、白三烯D4等,并和组胺一同释放。
其次,迷走神经或胃泌素会加速胃酸的分泌,但是组胺是调节胃酸分泌的最重要的物质。当使用H2受体阻断剂时,通过乙酰胆碱或胃泌素的酸分泌以及通过组胺的酸分泌都被阻断。因此,认为组胺是生理酸分泌机制的最终调节者。
最后,研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组胺的作用,组胺的功能相当于神经递质。已知H1受体广泛分布在丘脑、下丘脑、小脑和前脑中。这些神经细胞调节体温、ADH分泌、血压、饮水等,所有这些都受H1和H2受体介导。
具有以上所述功能的组胺还通过各种药物以及炎症或过敏反应从肥大细胞中释放出来。在治疗药物中,各种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阿托品等;抗生素;筒箭毒碱;琥珀胆碱;辐射对比介质;和血浆增容药如右旋糖酐、聚维酮等能引起组胺的释放。
组胺释放可以被cAMP增强药物如肾上腺素能激动药,各种酯酶抑制剂,能量产生酶抑制作用的物质(fluorine),糜蛋白酶抑制物等所抑制。色甘酸钠能使肥大细胞细胞膜稳定,可抑制组胺和白三烯D4在支气管粘膜中的释放,可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优力竟,未经株式会社优力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8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