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2912.3 | 申请日: | 2006-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3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峰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及其 导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二个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发光元件,元件具有两个电极端子,在端子间施加电压,通入极小的电压,经由电子电洞的结合,则可将剩余能量以光的形式激发释出。
不同于一般白炽灯泡,发光二极管是属冷发光,具有耗电量低、元件寿命长、无须暖灯时间、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再加上其体积小、耐震动、适合量产,容易配合应用上的需求制成极小或阵列式的元件。目前发光二极管已普遍使用于照明、资讯、通讯、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指示器及显示装置上,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近来,发光二极管更被应用作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中背光模组的背光源,并有逐渐取代传统冷阴极荧光灯管的趋势。
请参考图1,现有技术中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背光模组1,是具有复数发光二极管11、一导光板(Light Guiding Plate,LGP)12、一扩散板13以及一光学膜片组14。其中,导光板12是为透光性的材质,包括一入光面121以及一出光面122,该等发光二极极11是设置于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1。导光板12是具有一网点结构123,其是相对出光面122而设置。扩散板13及光学膜片组14是位于导光板12的一侧。
发光二极管11所发出的光线,是经由入光面121进入导光板12并在导光板12内进行全反射,当光线经过导光板12的网点结构123时,会产生散射而破坏光线的全反射现象,造成部分光线折射出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2后,射入扩散板13。扩散片13可使光线的分布更加均匀。另外,光学膜片组14可具有复数棱镜片141,142,光入射上光学膜片组14后可修正光线的方向,以达到聚光的效果并提高亮度。如此一来,即可提供一平面且均匀的光线,以供液晶面板作为一面光源。
为了要获得发出白光的面光源,目前有许多方式,例如是利用单一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及激发荧光粉所产生的互补光而形成白光;或是利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混光来形成白光。其中,利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来进行混光可例如是利用三原色(红、蓝、绿)的发光二极管,优点是可避免因为荧光粉转换的损失而得到较佳的发光效率外,更可以藉由分开控制三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强度,达成可变色温的效果。另外,并可藉由晶粒波长及强度的选择得到较佳的演色性(color rendering index)。
然而,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混光时,若混光距离不足够时,则使用者在此背光模组前方各处仍可轻易观察到多种不同的颜色,无法形成均匀的白光面光源,故会影响背光模组的品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组,能利用导光板组本身结构设计的改变,来改善不同颜色发光二极管混光距离不足的问题,实为一重要课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组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具有足够混光距离,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第一光源;一第一导光板,该第一光源是邻设于该第一导光板,该第一导光板包括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及该第二斜面是相对而设;以及一第二导光板,是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的一侧,该第二导光板包括一凹部,该凹部是面对该第一导光板。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光源是发出一第一光束,该第一光束入射该第一导光板后是于该第一斜面及该第二斜面反射,并由该凹部入射至该第二导光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启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2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