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0000363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非对称分离重组扇形空腔结构混合-CN201110048391.0无效
  • 夏国栋;李健;吴宏杰;周明正 - 北京工业大学
  • 2011-02-28 - 2011-08-17 - B01F5/06
  • 本发明公开了是一种非对称分离重组扇形空腔结构混合,其应用涉及生物芯片和全分析系统中液体混合等多个技术领域。该被混合的非对称分离重组扇形空腔结构通过提高混合工质对流强度以形成大量流体片层,从而增大混合工质的接触面积利于混合。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在T型混合上等距布置圆环形非对称分离重组通道和扇形空腔结构,借助混合通道几何形状变化来加大扰动,即在二维度平面内增加扰流度,大大提高了加工简便的单一平面式被动混合混合效果与其他类似的T型结构混合相比,由于各种混合机理发生在不同维度平面内,该混合混合效果有明显提高。
  • 对称分离重组扇形空腔结构混合器
  • [实用新型]非对称分离重组扇形空腔结构混合-CN201120050307.4无效
  • 夏国栋;李健;吴宏杰;周明正 - 北京工业大学
  • 2011-02-28 - 2011-09-07 - B01F5/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是一种非对称分离重组扇形空腔结构混合,其应用涉及生物芯片和全分析系统中液体混合等多个技术领域。该被混合的非对称分离重组扇形空腔结构通过提高混合工质对流强度以形成大量流体片层,从而增大混合工质的接触面积利于混合。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在T型混合上等距布置圆环形非对称分离重组通道和扇形空腔结构,借助混合通道几何形状变化来加大扰动,即在二维度平面内增加扰流度,大大提高了加工简便的单一平面式被动混合混合效果与其他类似的T型结构混合相比,由于各种混合机理发生在不同维度平面内,该混合混合效果有明显提高。
  • 对称分离重组扇形空腔结构混合器
  • [发明专利]气泡水产生装置及该装置的控制方法-CN201710325607.0有效
  • 李键;郑涛;牟明辉;许巧丽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 2017-05-10 - 2022-09-16 - B01F23/23
  • 本发明属于气泡水产生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泡水产生装置,包括一密闭的气液混合以及应用文丘里效应的初步混合装置,水进入初步混合装置时,所述初步混合装置产生的负压将气体吸入初步混合装置,所述水和所述气体经初步混合装置初步混合后输送至气液混合内,并与气液混合内维持一定压力的气体再次混合形成气泡水,所述气泡水能够在气液混合内维持一定液位并连续输出。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气泡水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水和气体经初步混合装置初步混合后输送至气液混合内,并与气液混合内维持一定压力的气体再次混合形成气泡水,该方式生成的气泡水的空气融入程度更高,效果更佳。
  • 气泡水产装置控制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微混闪萃高效萃取装置及使用方法-CN202010073482.9在审
  • 蔺钰桢;刘淑媛 - 蔺钰桢
  • 2020-01-22 - 2020-05-15 - B01D11/04
  • 本发明提出一种嵌入式微混闪萃高效萃取装置,包括混闪萃管道混合、澄清室、油水两相管、多相井,所述混闪萃管道混合从上侧插入多相井内部,本发明在利用原有混闪萃管道混合基础上对常规混合澄清萃取箱和萃取技术的创新,也是对混闪萃管道混合应用方法的创新,应用混闪萃混合,改变了原有搅拌混合槽的结构形式,抛弃了常规混合澄清萃取箱的大型搅拌混合槽,增加了多相井,形成嵌入式微混闪萃高效萃取装置,突破了常规萃取箱的泵送和混合方法,改变了混闪萃管道混合与两相管的硬连接方式。技术上改进了常规混合澄清萃取箱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创新了混闪萃混合在深池式和浅池式萃取箱的应用方法。
  • 一种嵌入式微混闪萃高效萃取装置使用方法
  • [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微混闪萃高效萃取装置-CN202020142158.3有效
  • 蔺钰桢;刘淑媛 - 蔺钰桢
  • 2020-01-22 - 2021-01-08 - B01D11/04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嵌入式微混闪萃高效萃取装置,包括混闪萃管道混合、澄清室、油水两相管、多相井,所述混闪萃管道混合从上侧插入多相井内部,本实用新型在利用原有混闪萃管道混合基础上对常规混合澄清萃取箱和萃取技术的创新,也是对混闪萃管道混合应用方法的创新,应用混闪萃混合,改变了原有搅拌混合槽的结构形式,抛弃了常规混合澄清萃取箱的大型搅拌混合槽,增加了多相井,形成嵌入式微混闪萃高效萃取装置,突破了常规萃取箱的泵送和混合方法,改变了混闪萃管道混合与两相管的硬连接方式。技术上改进了常规混合澄清萃取箱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创新了混闪萃混合在深池式和浅池式萃取箱的应用方法。
  • 一种嵌入式微混闪萃高效萃取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柔性混合制备方法-CN202210099064.6有效
  • 伊翔;龚尧;邹丽丽 -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 2022-01-27 - 2023-03-28 - B01F33/3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混合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混合包括:进液管、管道连接混合管、出液管和固定模板,所述进液管、所述管道连接、所述混合管及所述出液管顺次连接,所述混合管固定于所述固定模板,所述混合管设有多级循环缩放式结构通过简单的管道加工和装配便可制得柔性混合,大幅简化了混合制备工序,缩短其生产周期,并降低成本,同时柔性混合混合管是一条具有循环缩放式内径的流道,通过该多级循环缩放式结构的混合管可有效调控流体的流速变化,并在管径缩放处形成混沌对流(Chaotic advection),加快不同试剂之间的扩散和传质,提升混合效率,可广泛应用于全分析系统技术领域。
  • 一种柔性混合器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搭载压电悬臂梁的可调节式微通道混合-CN201911253829.1在审
  • 邱云龙;胡文杰;吴昌聚;陈伟芳 - 浙江大学
  • 2019-12-09 - 2020-04-17 - B01F13/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搭载压电悬臂梁的可调节式微通道混合,包括通道混合基板和通道混合盖板。通道混合基板上设有多个进样口及其输入流道,以及混合流道及其末端的出样口;通道混合基板、通道混合盖板连接后形成完整的通道混合单元结构;输入流道A、输入流道B汇合后连接混合流道,在输入流道A、输入流道B的汇合口设有压电悬臂梁,该压电悬臂梁包括激振片、压电片,激振片长度大于压电片长度,压电片贴合固定于激振片上,在压电效应下,激振片的自由端带动汇合口处的流体作旋转运动,在混合通道内形成纵向涡流态,实现混合强化。
  • 搭载压电悬臂梁调节式微通道混合器
  • [发明专利]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及方法-CN201210113416.5无效
  • 庞志研;高强;王开春;唐清华;张明珠;李泉;叶瑞兴;胡凯浩;刘浩;余帆洋 - 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
  • 2012-04-17 - 2012-08-15 - C02F7/00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水泵、射流组、气液混合气泡生成机构,水泵、射流组、气液混合气泡生成机构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气液混合的水位高于气泡生成机构;气泡生成机构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气泡生成器,各气泡生成器并联设置;其方法是先送入水体、空气及氧气或臭氧,气液混合进行气液初步混合,形成混合液后分布到气泡生成机构中的各个气泡生成器内进行高速回旋至产生纳米气泡。本发明先通过气液混合对水体和气体进行初步混合,形成混合液后,再送入各气泡生成器进行高速回旋,从而产生大量的气泡,可有效避免形成大气泡溢出的情形,有效提高气体的溶解率。
  • 高效混合装置方法
  • [实用新型]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CN201220164497.7有效
  • 庞志研;高强;王开春;唐清华;张明珠;李泉;叶瑞兴;胡凯浩;刘浩;余帆洋 - 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
  • 2012-04-17 - 2012-11-21 - C02F3/1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气液混合曝气装置,包括水泵、射流组、气液混合气泡生成机构,水泵、射流组、气液混合气泡生成机构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气液混合的水位高于气泡生成机构;气泡生成机构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气泡生成器,各气泡生成器并联设置;其方法是先送入水体、空气及氧气或臭氧,气液混合进行气液初步混合,形成混合液后分布到气泡生成机构中的各个气泡生成器内进行高速回旋至产生纳米气泡。本实用新型先通过气液混合对水体和气体进行初步混合,形成混合液后,再送入各气泡生成器进行高速回旋,从而产生大量的气泡,可有效避免形成大气泡溢出的情形,有效提高气体的溶解率。
  • 高效混合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数学螺旋结构混合混合效果衡量方法及系统-CN202111190003.2在审
  • 尹彬沣;岳文凯;杨超 - 扬州大学
  • 2021-10-12 - 2022-01-07 - G06F30/2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学螺旋结构混合混合效果衡量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阿基米德螺旋、费马螺旋、双曲螺旋三种螺旋结构构建三种不同螺旋混合;利用实验与模拟策略衡量三种不同螺旋混合混合效果,总结其混合机理,将费马螺旋混合集成于流控芯片,并用于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本发明可衡量不同数学螺旋结构混合混合效果,并总结该类型混合的机理;可用于低雷诺数流体的混合,结构简单,混合效率高、成本低;费马螺旋结构混合在集成于cTnI的检测芯片时,使用双抗体夹心法为免疫原理,适用于大多数标志物的检测,可满足许多此类疾病的诊断需要,具备广泛的适用性;该混合的集成,使检测时间缩短至10分钟,检测灵敏度高。
  • 一种数学螺旋结构混合器混合效果衡量方法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流体混合工艺及混合装置-CN201510930999.4有效
  • 刘凤丽;郝永平 - 沈阳理工大学
  • 2015-12-14 - 2020-02-14 - B01F13/00
  • 一种流体混合工艺及混合装置,属于流体技术领域。采用磁性复合PDMS材料加工出垂直于载玻片上的混合,然后利用键合工艺将混合倒置于流控芯片的反应腔内,形成整体混合流控芯片,采用电磁铁驱动整体混合流控芯片实现流体混合。本发明采用单独加工混合的方法,利用键合技术将其倒置于流控芯片反应腔之上,实现从上至下的液体混合。单独加工混合不受反应腔内尺寸的限制,简化了工艺流程,键合技术也较为成熟和简单,成本明显降低。
  • 一种流体混合工艺装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