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流电与电池两用荧光灯无效
申请号: | 94200319.5 | 申请日: | 1994-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50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上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上灿 |
主分类号: | H05B41/29 | 分类号: | H05B41/29;H02J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106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稳压电源包括电源变压器、整流器、电压调整管Q2、电流放大管Q1等,输出电压稍低于二极管D5的稳压值,荧光灯变换器YH2采用振荡管Q3集电极接电源正极的并联式自激型单管间歇振荡器,Q3截止期N3产生直流脉冲电启动并燃点4W荧光灯管YD,用金属软梗调整灯管位置,电网供电时通过稳压电源供电并给电池充电,停电时由1号普通或高能电池组DC供电,两种状态自动转换,电磁屏蔽和高频滤波网路B2等用以减免对外干扰。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电 电池 两用 荧光灯 | ||
【主权项】:
1、交流电与电池两用荧光灯,包括稳压电源、电池组(DC)、荧光台灯、塑料外壳等,所述的稳压电源包括电源插头、电源线、电源变压器(B1)及串联在其初级的熔断器(RD1)、整流器(D1~D4)、滤波电解电容器(C1)、线性工作的串联式稳压电源电路并顺序联接,所述的整流器(D1~D4)的输出端负极“接地”,所述的稳压电源的输出端除接有发光二极管(D7)和电阻(R2)的串联支路外,还串接二极管(D8)后与所述的电池组(DC)相并联,所述的二极管(D8)的接法应阻断电池组(DC)流向稳压电源的电流,所述的电池组(DC)串联熔断器(RD2)后接所述的荧光台灯,所述的荧光台灯包灯开关(K)、荧光灯变换器(YH2)、荧光台灯组件即荧光灯管(YD)及其管座、灯罩、金属软梗,所述的荧光灯变换器(YH2)采用一个高频率的变压器反馈、基极RC定时的并联式自激型单管间歇振荡器,振荡变压器(B3)采用铁氧体磁芯、是一个连续绕制的有两个抽头的自耦变压器,构成三个绕组,按绕制顺序为振荡管(Q3)--采用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绕组(N1)和基极反馈绕组(N2)、升压绕组(N)并由三者组成荧光灯管绕组(N3),所述的荧光灯管(YD)的两端电极分别接所述的荧光灯管绕组(N3)的升压端与电源正极,所述的发射极绕组(N1)接在所述的振荡管(Q3)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间,所述的振荡管(Q3)的集电极接电源正极、基极与电源正极间接启动电阻(R3)、基极与发射极间反并联一个二极管(D9)和一个由定时电阻(R4)、定时电容(C5)、所述的基极反馈绕组(N2)三者串联的支路,电源正负极间并联一个电解电容器(C4),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压电源中的线性工作的串联式稳压电源电路包括串联在所述的整流器(D1~D4)输出端与所述的电池组(DC)间的电压调整管(Q2)及其与之级联的电流放大管(Q1)等,所述的电流放大管(Q1)的基极,与所述的整流器(D1~D4)输出端间接一个电阻(R1),与“接地”间接一个处于反向击穿状态的稳压二极管(D5)和一个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的二极管(D6)的串联支路;所述的电池组(DC)采用1号普通锌锰电池或相同尺寸的高能电池或称大容量电池;所述的熔断器(RD2)与所述的荧光台灯间还插入一个由互感式高频阻流圈(B2)和两个电容(C2、C3)组成的桥式高频滤波网路;所述的荧光灯管(YD)采用4W荧光灯管,其灯罩按所述的金属软梗的延长方向安装在金属软梗上端并据此设计灯罩;所述的塑料外壳包括主体和左右盖板各一块,所述的主体是包括正面、顶面、后面、底面而左右两面开口--其方位是对使用者而言、--的四面体并由内隔板将其内空间隔成左室和右室并各有一块盖板,其中右室装纳电池,其几何尺寸按1号普通锌锰电池的尺寸进行设计,上下端备有电池簧夹,左室装纳电子零部件,其中电源变压器(B1)紧靠前安装在底面的内表面,所述的主体的顶面的外表面的靠后位置安装所述的金属软梗及荧光台灯组件、靠前位置安装所述的灯开关(K),所述的发光二极管(D7)露出于所述的主体正面的外表面的最上部,所述的电源线从所述的左盖板的下后部引出,所述的主体在注塑成型时应同时形成下述的各部分--正面、顶面、后面、底面、内隔板,顶面外表面的前后走向的提手(1)且其位置稍偏右、安装所述的金属软梗和灯开关(K)用的园孔,前面的露出所述的发光二极管(D7)用的园孔,左室内的组装零件的印刷电路板的固定台、所述的左盖板的固定台、与左盖板周边相扣合的凹凸部,右室内的上下两端的装入电池簧夹用的槽口、上端的两个紧固所述的右盖板用的固定台、与右盖板周边相扣合的凹凸部,内隔板的两个穿越电池线用的园孔,底面外表面的前后各一条的左右走向的条形立脚(2)、最右边的一条前后走向的凸出的矩形条(3),所述的右盖板在注塑成型时应分别形成下部的与所述的主体底面外表面的凸出的矩形条(3)相扣合的凹槽(4)、上边的两个与所述的主体右室上端的固定台相对应的槽口,所述的左盖板的上下边有左右走向的条形缺口,中部有一个与所述的主体左室的固定台相对应的园孔,底边后部有一个供所述的电源线引出的槽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上灿,未经李上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420031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