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光参量同步放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00455.5 | 申请日: | 199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1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3-02 |
发明(设计)人: | 邓道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00 | 分类号: | H01S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幼明,高存秀 |
地址: | 北京市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光参量同步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一块非线性光学晶体上产生参量超荧光并反馈放大,再通过另外的晶体进行多次放大,用色散元件压窄线宽,实现了宽调谐范围、高转换效率、窄线宽、全固化的激光光参量放大器,特别是精密无回差钢丝连接机械传动部分,结构简单,调谐方便,精密度高,同步性能好,回差小,实现了多块晶体间的精密同步正、反向传动。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参量 同步 放大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激光光参量放大装置,包括泵光45°部分反射镜M1(1)和M3(3),泵光45°全反射镜且参量透过镜M2(2)、M21(14)、M22(15)、M23(16)、和M24(17),直角棱镜P1(4)和P2(5),光栅(6),晶体C(Ⅰ)(7)、C(Ⅱ)(8)和C(Ⅲ)(9),望远镜L1(10)、L2(11)、和L3(12),泵光90°垂直全反射镜M′2(13),由转台Ⅰ(18),转台Ⅱ(19),转台Ⅲ(20),钢丝(21),弹簧(22)组成,其特征在于:M1(1)和P1(4)的结构位置在同一条轴线上,M2(2)、M3和P1(4)的结构位置在同一条轴线上,M1(1)、L3(12)、M23(16)的结构位置在同一条轴线上,M3(3)、L2(11)、M22(15)的结构位置在同一条轴线上,M2(2)、L1(10)和M21(14)的结构位置在同一条轴线上,P2(5)、C(Ⅲ)(9)、M21(14)、C(Ⅱ)(8)、M22(15)、M23(16)、C(Ⅰ)(7)、M24(17)、G(6)的结构位置在同一条轴线上,M24(17)和M2(13)的结构位置在同一条轴线上,转台Ⅲ(20)、转台Ⅱ(19)、转台Ⅰ(18)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每个转台都固定在各自的轴承上并可绕各自轴承的中轴线自由转动,将钢丝(21)用锣钉根据转动方向的需要与转台固定,转台Ⅰ(18)上的锣钉同时与弹簧(22)的一端连接,转台Ⅲ(21)与微机控制的步进电机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320045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