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隙吸附密度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310280912.8 | 申请日: | 202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86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敬;张金川;张明山;李兴起;李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16C60/00 | 分类号: | G16C60/00;G06F30/2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刘少卿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一种孔隙吸附密度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利用分子模拟技术,根据不同孔壁材料的定义孔径计算对应的孔隙吸附密度,并将孔隙吸附密度定义为第一孔隙吸附密度;获取基于标准氦气对不同孔壁材料进行标定得到的有效孔径,得到各个孔壁材料的定义孔径和有效孔径的映射关系;根据各个孔壁材料对应的定义孔径、第一孔隙吸附密度和有效孔径,得到对应孔壁材料的孔隙吸附密度,并将该孔隙吸附密度定义为第二孔隙吸附密度;根据不同孔壁材料对应的有效孔径和第二孔隙吸附密度,构建不同孔壁材料的孔隙吸附密度模型。本申请能够实现对不同孔壁材料对应的孔隙吸附密度的计算。 | ||
搜索关键词: | 孔隙 吸附 密度 模型 构建 方法 装置 终端 存储 介质 | ||
【主权项】:
暂无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231028091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安装防爆透气阀的结构
- 下一篇:液体料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