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流防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0901.8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9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王志刚;张蕊;张宏伟;章晋雄;张文远;李长河;高建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0 | 分类号: | E02B8/00;E02B8/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流防涡装置,整流防涡装置布置于倒虹吸进水口上游首部,在进口前池首部设置排气升坎、整流幕墙和导流防涡孔。排气升坎消除进入前池水流的气泡;整流幕墙阻隔跌流消力池消能引起的水面波动向前池传播;导流防涡孔的出口水流以淹没形式进入前池,并呈缓流流态,使入池水流平稳顺畅进入倒虹吸进水口,避免前池内发生水流流态转换和在进水口前产生漩涡现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前池内水流消能引起水气混合流问题,以适应前池水位因运行条件改变所引起的大幅度变化;消除了形成漩涡的不利流动,在前池水位变化的情况下保持进水口前不会形成有害漩涡;以维系倒虹吸管道的平稳运行,增强倒虹吸管道运行的安全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水口 防涡装置 本实用新型 倒虹吸管 池水位 倒虹吸 漩涡 导流 幕墙 升坎 首部 消能 池水 排气 安全性能 出口水流 平稳运行 水流流态 水面波动 水气混合 运行条件 漩涡现象 消力池 缓流 流态 阻隔 淹没 上游 转换 传播 进口 流动 | ||
【主权项】:
1.一种整流防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跌流消力池(1)、尾坎(2)、通气管(3)、整流幕墙(4)、导流防涡孔(5)、排气升坎(6)、前池(7)和进水口(8);跌流消力池(1)紧邻引水渠、跌流消力池(1)末端设尾坎(2)以形成消能水垫,尾坎(2)后设通气管(3)以避免坎后过流面出现负压和稳定跌流;跌流消力池(1)有多级,每一级跌流消力池(1)的跌坎高度一般为3.0~6.0m,在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尾部底板上布置排气升坎(6);在排气升坎(6)下游3.0~5.0m处布置整流幕墙(4)和导流防涡孔(5),导流防涡孔(5)出口直接接入前池(7),进水口(8)布置于前池(7)末端;导流防涡孔(5)位于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与前池(7)之间,其过流横断面呈矩形,导流防涡孔(5)宽度与前池(7)宽度相同,导流防涡孔(5)的出口孔口高度按照进入前池(7)的水流为缓流流态确定,为保持水流稳定,其出口最大水流佛氏数取0.50~0.70;整流幕墙(4)位于导流防涡孔(5)进口上部,整流幕墙(4)垂直布置,呈矩形状,整流幕墙(4)的宽度与前池(7)宽度相同,整流幕墙(4)顶部高于前池(7)最高水位,整流幕墙(4)顶部约高于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正常运行期间的最高水位;整流幕墙(4)隔断跌流消力池(1)水面与前池(7)水面的连通,防止跌流消能引起的水面波动传播到前池(7)内,避免其水面波动影响前池(7)水流稳定;排气升坎(6)位于导流防涡孔(5)前的最后一级跌流消力池(1)的底板上,排气升坎(6)坎址至导流防涡孔进口距离为3.0~5.0m,升坎顶部高程高于导流防涡孔(5)的进口底板高程约0.5m;排气升坎(6)约束水流流向上方,借助流线弯曲加速跌流消能过程中卷入水体的气泡漂移上浮,避免水流挟带气泡经导流防涡孔(5)进入前池(7);通气管(3)一般采用圆形管道,通气管(3)的出口布置在跌流消力池(1)的尾坎(2)靠近坎顶的下游面,出口采用孔径约10cm的圆孔,通气管(3)出口个数根据跌流消力池(1)尾坎(2)的宽度确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2006090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可调节式拍门
- 下一篇: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