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反渗透结垢及污堵的除盐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0342.2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3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捷;程志杨;张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5/02 | 分类号: | B01D65/02;C02F1/44 |
代理公司: | 12201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反渗透结垢及污堵的除盐水装置,包括反渗透膜壳,反渗透膜壳的上壳体的向上的凹槽顶壁下表面设置有导电涂层,在导电涂层的下方设置有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和导电涂层之间为第一空腔,反渗透进水管和反渗透浓水管与第一空腔相贯通,在近向上的凹槽处设置有向下的圈状凸起;下壳体设置有向下的凹槽,在近向下的凹槽处设置有向下的圈状凹槽;圈状凸起和圈状凹槽活动连接,使反渗透膜下表面与向下的凹槽底部的上表面之间构成了第二空腔;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与第二空腔相贯通;本发明的装置,实现进水及回水位置在线转换。通过电场效应减缓膜表面离子结晶及沉积。延长了制水周期及产水量,提高了回收率,降低了清洗频率,环保。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涂层 反渗透膜 反渗透 反渗透膜壳 第二空腔 第一空腔 圈状凹槽 圈状凸起 凹槽处 出水管 下表面 贯通 凹槽顶壁 电场效应 活动连接 离子结晶 清洗频率 在线转换 回水 除盐水 进水管 膜表面 浓水管 上表面 上壳体 下壳体 结垢 进水 制水 沉积 回收率 环保 | ||
【主权项】:
1.一种抑制反渗透结垢及污堵的除盐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反渗透膜壳(23),反渗透膜壳(23)包括上壳体(6)和下壳体(16),上壳体(6)是在上板体(36)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上的凹槽(29),向上的凹槽顶壁下表面设置有导电涂层(28),在导电涂层的下方设置有反渗透膜(27),反渗透膜和导电涂层之间为第一空腔(30),反渗透进水管(24)和反渗透浓水管(25)在上板体内相对的位置设置并与第一空腔(30)相贯通,在近向上的凹槽处设置有向下的圈状凸起(26);下壳体(16)是在下板体(37)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的凹槽(32),在近向下的凹槽处设置有向下的圈状凹槽(33);所述圈状凸起(26)和圈状凹槽(33)活动连接,使反渗透膜下表面与向下的凹槽(32)底部的上表面之间构成了第二空腔(31);第一出水管(34)和第二出水管(35)在下板体内相对的位置设置并与第二空腔(31)相贯通;还包括原水箱(1),所述原水箱(1)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一阀门(2)、供水泵(3)连接,连接供水泵(3)的出水口的管道分两路,一路与第二阀门(4)、第一压力传感器(5)、反渗透膜壳(23)的反渗透进水管(24)连接;反渗透浓水管(25)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二压力传感器(7)、第三阀门(8),第一流量计(11)连接后,再与浓盐水箱(21)连接;连接供水泵(3)的出水口的另一路管道与第四阀门(9)连接后再与第二压力传感器(7)的出水口连接;第二阀门(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五阀门(10),连接后与第一流量计(11)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出水管(34)依次连接第六阀门(17)、第二流量计(19)后与产水箱(20)连接;第二出水管(35)依次连接第七阀门(18)与第二流量计(19)进水口连接;导电涂层(28)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源开关(14)、第二电源开关(15)连接后再与直流电源(13)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5)、第二压力传感器(7),第一流量计(11)、第二流量计(19)分别通过导线与参数显示器(22)连接。/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114034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