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8180.3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5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向舟;董世佼;张红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15/02 | 分类号: | E01F15/02;E02B3/06;E02B3/12;E02B3/14;E02D5/30;A01G9/02;A01G2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隋秀文;温福雪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河流生态技术领域的生态护岸,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包括多孔混凝土桩、生态连接板、生态观景廊道和斜坡绿化带。所述的多孔混凝土桩上部设置生态观景廊道,中部加生态连接板和锚杆,加固了护岸结构,减少结构下沉和平移,提高护岸工程整体稳定性。所述的生态连接板上设置生态孔,有利于河道和岸坡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所述生态观景廊道上种植绿色景观植物,既可以作为生物的栖息地,又可以绿化护岸。本发明因为采用透水结构,能很好的实现水陆横向连通,解决了封闭性硬性护岸影响水环境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问题,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能够同时满足工程性、生态性、景观性的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游荡 河流 整治 生态 护岸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包括多孔混凝土桩(1)、生态连接板(2)、生态观景廊道(3)和斜坡绿化带(4);所述的多孔混凝土桩(1),其底部固定在河流岸坡的土中,中部及下部位于水面下,上部位于水面上;所述的生态连接板(2)固定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中部,位于两个相邻多孔混凝土桩(1)之间,生态连接板(2)位于水面下;所述的生态观景廊道(3)固定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顶部;所述的斜坡绿化带(4)与生态观景廊道(3)并列布置,斜坡绿化带(4)位于河流岸坡上;/n所述的多孔混凝土桩(1)为截面为T型的预制桩,多孔混凝土桩(1)上部两翼一侧为凸翼,一侧为凹翼,相邻的两个多孔混凝土桩(1)的凹凸两翼相咬合,咬合后用水泥浇筑;多孔混凝土桩(1)顶部设有插耳(1-1),中部两侧设有纵向和横向挂耳(1-2);/n所述的生态连接板(2)为预制的板状结构,主要由前插板(2-2)、中间横向插板(2-4)和后插板(2-5)组成;前插板(2-2)和后插板(2-5)的两侧插接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纵向挂耳(1-2)上,中间横向插板(2-4)的两端插接在多孔混凝土桩(1)的横向挂耳(1-2)上,多个中间横向插板(2-4)上下平行布置,位于前插板(2-2)和后插板(2-5)之间,连接后用水泥浇筑固定;前插板(2-2)和后插板(2-5)纵截面为弧形;前插板(2-2)、后插板(2-5)和中间横向插板(2-4)上设有多个大小不同生态孔(2-1);后插板(2-5)上设有横向的锚杆(2-3),通过锚杆(2-3)将整体结构固定在岸坡上;/n所述的生态观景廊道(3)主要由底板(8)、生态护栏和绿色景观植物构成;底板(8)为板状结构,底板(8)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内槽(8-1),多孔混凝土桩(1)顶部的插耳(1-1)插接在内槽(8-1)内,临河一侧底板(8)的上表面设有凹槽(8-2);/n所述的生态护栏包括连接件(5)、木板外槽(6)和栏杆(7);木板外槽(6)有多个,一字排开,置于凹槽(8-2)中,相邻木板外槽(6)之间通过连接件(5)连接;两个栏杆(7)位于生态护栏的最外端,底部固定在底板(8)上,栏杆(7)与相邻木板外槽(6)之间通过连接件(5)连接,组成一道护栏;木板外槽(6)内设有储水槽(6-1)、种植槽(6-3)和自动喷水管6-6;储水槽(6-1)置于木板外槽(6)的底部,种植槽(6-3)置于储水槽(6-1)上方;储水槽(6-1)上部设置溢流孔6-5,多余的水可流入到木板外槽(6)与储水槽(6-1)之间的空隙;种植槽(6-3)的底部为透水板(6-4),透水板(6-4)上铺设反滤土工布,透水板(6-4)上设有多个漏水孔(6-2),使种植槽(6-3)内多于的水流入储水槽(6-1)中;自动喷水管6-6插入储水槽(6-1)内,向种植槽(6-3)提供水源;/n所述的斜坡绿化带(4)位于生态观景廊道(3)的非临河一侧,是多种植物任意组合。/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102818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违法车辆拦截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结构的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