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既有建筑桩基钢套管桩加固施工方法及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9644.2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3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邓智文;梁军;陈一乔;谢钧;陈春光;陈建航;王庆鑫;罗伟坤;张春辉;何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4 | 分类号: | E02D5/64;E02D5/52;E02D3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维智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8 | 代理人: | 赵晓慧 |
地址: | 51001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既有建筑桩基钢套管桩加固施工方法及加固结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放线定位→(b)钢套管及钢管加工→(c)钢套管下管→(d)钢管下管→(e)灌注→(f)基坑开挖→(g)原承台加固→(h)浇筑固定;采用钢套管、钢管双层结构,潜孔锤钻进、钢套管跟进的施工方法,克服了建在江河边、具有抛石层地质的既有建筑加固中打桩困难的问题,钢套管节段采用螺纹套筒拼接,焊接加固后再焊接加强钢带加强,有效避免钢套管跟进时由于潜孔锤钻头反弹的冲击和旋转造成断管的情况,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简便,加固效果好,承载性能高。 | ||
搜索关键词: | 既有 建筑 桩基 钢套 加固 施工 方法 结构 | ||
【主权项】:
1.既有建筑桩基钢套管桩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a)放线定位:以设计图纸为基础,在既有建筑原桩(5)的原承台(4)外侧距离100mm-300mm位置设置至少两根加强钢套管桩(6),测量放线定出桩位,并进行标记;/n(b)钢套管及钢管加工:钢管(2)外径小于钢套管(1)内径,钢套管(1)由多节钢套管节段拼接而成,钢套管节段两端内侧设置螺纹,两节钢套管节段之间采用螺纹套筒(3)连接,钢套管(1)底端外侧加设有一圈钢带作为刃脚;钢管(2)由多节钢管节段拼接而成,钢管节段两端内侧设置螺纹,通过螺纹套筒(3)连接两节钢管节段,钢管的下部管体设有一段开孔段,开孔段设置若干个出浆孔(21),并用胶纸封闭出浆孔(21);/n(c)钢套管下管:在钢套管桩位周围预先浇筑的水平砼面(a)上安装导向抗浮装置的外管导向器(8),外管导向器(8)包括法兰底面(81)和设置在法兰底面(81)上部的外管导向套(82),外管导向器(8)通过法兰底面(81)上设有的安装孔固定安装于水平砼面(a)上,外管导向器(8)通过外管导向套(82)套置于钢套管(1)上以对钢套管(1)垂直导向,安装第一节钢套管节段于外管导向套(82)内,在第一节钢套管节段顶端安装螺纹套筒(3)旋紧固定在第一节钢套管节段顶端,吊起第二节钢套管节段对准第一节钢套管节段,校正后将两节钢套管螺纹对准,并旋转上节钢套管至全部旋紧,旋紧后连接处焊接加固并在连接处焊缝(31)外侧设置一圈加强钢带(32),吊下放第一、二节钢套管节段,吊装潜孔锤与钢套管(1)连接牢固,开动潜孔锤振动钻进,再接长下节钢套管节段,如此反复直至钢套管(1)到达设计深度;/n(d)钢管下管:钢套管(1)到达设计深度后在钢套管(1)内进行洗孔,洗孔入岩30-50㎝,即在套管孔内加深30-50cm;清渣后,在外管导向器(8)上安装导向抗浮装置的内管导向器(9),内管导向器(9)包括筒套(91)和设置在筒套(91)上部的内管导向套(92),内管导向器(9)上部的至少两个抗浮锁扣(10);通过螺栓(93)穿过内管导向器(9)的筒套(91)上的安装孔将内管导向器(9)安装在外管导向套(82)的上部,内管导向器(9)通过内管导向套(92)套置于钢管(2)上以对钢管(2)垂直导向,在内管导向套(92)内下放第一节钢管节段,两节钢管节段之间通过螺纹套筒(3)连接,全部旋紧后继续连接下一节钢管节段,如此反复直至钢管(2)到达设计深度;/n(e)灌注:进行二次清孔后,将抗浮锁扣(10)压扣住钢管(2)的上管口,防止注浆时钢管(2)上浮;将与泥浆泵连接的注浆管(b)伸入钢管(2)内,距离孔底面25~40cm,灌注采用M15水泥砂浆,灌注过程中不断利用测锤测量上升高度,适时拆卸注浆管(b),保证合理埋管深度,灌注时防止注浆管(b)左右移动,提升注浆管(b)时注意轴线竖直与位置居中,每次拆卸注浆管(b)前,均应上下串动注浆管(b)几次,使水泥浆密实,灌注完成后及时清理浮浆,实际灌注桩顶面高度要高于设计要求0.3m,以确保设计桩顶下桩身强度;/n(f)基坑开挖:待钢套管桩(6)灌注的水泥浆固结后,打开抗浮锁扣(10),拆除内管导向器(9)及外管导向器(8),采用放坡开挖方式挖开原承台(4)及钢套管桩(6)四周的土,露出原桩(5)、原承台(4)及钢套管桩(6),将桩周的泥土、原承台(4)底垫层等杂物清除干净,并预留压浆管(47);/n(g)原承台加固:绕原承台侧面凿两道凹槽(41),槽深30-60mm,宽80-120mm,每侧凹槽(41)内间隔植入R16短筋(42),短筋(42)长400-500mm,植入深度200-300mm,在原承台(4)侧面设置4根R18第一主筋(43)紧贴原承台(4)焊接封闭,原承台(4)外侧与第一主筋(43)平行设置4根R25第二主筋(44)焊接封闭,R12@150箍筋(45)箍在第一主筋(43)与第二主筋(44)外侧,第一主筋(43)与第二主筋(44)之间还设有R8@300拉筋(46),在原承台(4)底部、原桩(5)四周每侧平行设置4根R16加强筋(51),在钢套管桩管口处焊接4根R14锚接筋,锚接筋出管口长400-500mm,弯20°-45°锚入原承台(4);/n(h)浇筑固定:往挖开的基坑内浇筑水泥浆填平基坑。/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979644.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