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渗微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4995.6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4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桂林;王荣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吴欢燕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提供电渗微泵装置,包括多孔介质;第一流体微流道,位于多孔介质的第一侧,且在第一流体微流道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微流道驱动段;第二流体微流道,位于多孔介质的第二侧,且在第二流体微流道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微流道驱动段;电极微流道,独立于第一流体微流道和第二流体微流道设置,在第一微流道驱动段和第二微流道驱动段之间形成电势差。该电渗微泵装置通过在第一流体微流道和第二流体微流道之间设置多孔介质增大了电渗微泵装置的背压,扩大了其使用范围,流动稳定性好、填充难度小、体积小且易集成。并且可避免因电极和流体接触所引起的电解、气泡和焦耳热的产生,无需考虑气泡对流道堵塞引起的流速减小与流动缓慢。 | ||
搜索关键词: | 电渗微泵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电渗微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介质;第一流体微流道,位于所述多孔介质的第一侧,且在所述第一流体微流道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微流道驱动段;第二流体微流道,位于所述多孔介质的第二侧,且在所述第二流体微流道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微流道驱动段;电极微流道,独立于所述第一流体微流道和第二流体微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微流道驱动段和所述第二微流道驱动段之间形成电势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79499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