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湖库水环境容量精细化调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77310.7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6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波;陈学凯;彭文启;董飞;王若男;姚嘉伟;吴雷祥;黄爱平;韩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11001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瑾;李连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湖库水环境容量精细化调控方法,通过采集基础数据来构建湖泊大水体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湖泊水下地形数据以及气象、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依次获取每条入湖库河流在河口污染扩散区内的水质—污染源响应系数、污染责任率、入湖库河流允许污染总量,最终获得重点区域的污染削减量及削减率。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中以湖区某一点水质变化来计算湖库水环境容量的不足,充分考虑了在水体水动力影响下,空间上不同入湖点位的污染物质在大水体中迁移、转化以及降解过程,便于针对重点污染区域进行入湖河流的污染物限排控制调控工作。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容量 基础数据 大水体 湖库水 水动力 河流 湖库 湖泊 水质监测数据 水质 数学模型 水下地形 水质变化 水质目标 污染区域 污染物质 污染责任 污染总量 重点区域 削减 功能区 精细化 调控 点位 构建 湖区 降解 污染 水体 水文 污染源 污染物 河口 迁移 采集 扩散 响应 气象 转化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湖库水环境容量精细化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采集基础数据来构建湖泊大水体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湖泊水下地形数据以及气象、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依次获取每条入湖库河流在河口污染扩散区内的水质—污染源响应系数、污染责任率、入湖库河流允许污染总量,最终获得重点区域的污染削减量及消减率;包括以下步骤:/n1)构建湖库大水体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n2)基于入湖库河流的水量和污染物浓度来划定入湖库河流的河口污染扩散区;/n3)基于湖库大水体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来计算河口污染扩散区水质控制点的水质—污染源响应系数Ri:/n首先计算湖泊水体平衡浓度场:/n /n式中:Ci为针对于某一水质控制点,第i个入湖库河流以单元强值单独排放时的水质影响浓度值,单位为mg/L;Cbi为某一水质控制点处的背景浓度值,单位为mg/L;C(x,y,t)为在m个入湖库河流同时排放的情况下,所形成的湖泊水体平衡浓度场,单位为mg/L;m为入湖库河流的总条数;/n当第i个入湖库河流以单元源强值Qi=1mg/L进行释放时,河口污染扩散区水质控制点的污染物浓度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定义Ri为水质—污染源响应系数,其数学表达式为:/n /n式中:Ci为针对于某一水质控制点,第i个入湖库河流以单元强值单独排放时的水质影响浓度值,单位为mg/L;/n4)基于湖库大水体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来计算河口污染扩散区水质控制点的污染责任率Pi,计算公式如下:/n /n式中:Pi反映了针对某一水质控制点,第i个入湖库河流的水质污染分担份额;Ci为针对于某一水质控制点,第i个入湖库河流以单元强值单独排放时的水质影响浓度值,单位为mg/L;m为入湖库河流的总条数;/n5)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污染源允许污染排放总量计算:/n设C0为水质控制标准,C0i为在满足水质目标条件下的第i个污染源的分担浓度值,/nC0i=Pi·(C0-Cbi) (14)/n式中:Cbi为某一水质控制点处的背景浓度值,单位为mg/L;Pi反映了针对某一水质控制点,第i个入湖库河流的水质污染分担份额;/n入湖库河流的允许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公式为:/n /n式中:Q0i为在水质目标C0的约束条件下,第i个入湖库河流的允许排放强度,单位为kg;Ri为水质—污染源响应系数;/n整个湖区水域的允许排放总量Q0计算公式为:/n /n式中:Q0i为在水质目标C0的约束条件下,第i个入湖库河流的允许排放强度,单位为kg;m为入湖库河流的总条数;/n6)基于重点区域水质状况的入湖河流污染削减量WTotal及削减率Wrate确定:第i个入湖库河流的削减量WTotal通过下式计算:/nWTotal=Qsi-Q0i (17)/n式中:Qsi为第i个入湖库河流的现状排放量,单位为kg;Q0i为在水质目标C0的约束条件下,第i个入湖库河流的允许排放强度,单位为kg;若WTotal>0,则表明该污染源应按规定标准削减排放量;若WTotal<0,则表明对于该污染源来说,尚有剩余的环境容量,不需削减;/n第i个入湖库河流的削减率WRate应等于:/n /n式中:WTotal为第i个入湖库河流的削减量,单位为kg;Qsi为第i个入湖库河流的现状排放量,单位为kg。/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77731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