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丝假双层布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1579.2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3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欧尼迪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15/00;D03D13/00;D03D2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娅 |
地址: | 21523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丝假双层布,包括经线和两种纬线,所述纬线包括A纬线和位于A纬线上方的B纬线,所述A纬线和B纬线中的一种为形态记忆丝,另一种为涤锦复合丝,所述经线与两种纬线交织为若干组织结构单元,所述组织结构单元为横向双层结构,每个组织结构单元的正反面中,A纬线和B纬线按1:1排列,正面用A纬线与经丝交织并盖住B纬线,反面用B纬线与经丝交织并盖住A纬线。本发明的假双层布在有效分开形态记忆丝和涤锦复合丝的同时,结合对双层布的结构式设计,提供了一种柔软、细腻和形态记忆特性相互融合的面料。 | ||
搜索关键词: | 纬线 双层布 组织结构单元 形态记忆 经线 涤锦复合丝 复合丝 经丝 结构式设计 双层结构 正反面 柔软 面料 融合 | ||
【主权项】:
1.一种复合丝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线和两种纬线,所述纬线包括A纬线和位于A纬线上方的B纬线,所述A纬线和B纬线中的一种为形态记忆丝,另一种为涤锦复合丝,所述经线与两种纬线交织为若干组织结构单元,所述组织结构单元为横向双层结构,其中,每个组织结构单元中的经线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经线(1.1)、第二经线(1.2)、第三经(1.3)线、第四经线(1.4)、第五经线(1.5)、第六经线(1.6)、第七经线(1.7)、第八经线(1.8)、第九经线(1.9)、第十经线(1.10)、第十一经线(1.11)、第十二经线(1.12)、第十三经线(1.13)和第十四经线(1.14),A纬线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纬线(2.1)、第三纬线(2.3)、第五纬线(2.5)、第七纬线(2.7)、第九纬线(2.9)、第十一纬线(2.11)、第十三纬线(2.13)、第十五纬线(2.15)、第十七纬线(2.17)和第十九纬线(2.19),B纬线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二纬线(2.2)、第四纬线(2.4)、第六纬线(2.6)、第八纬线(2.8)、第十纬线(2.10)、第十二纬线(2.12)、第十四纬线(2.14)、第十六纬线(2.16)、第十八纬线(2.18)和第二十纬线(2.20),所述第一纬线(2.1)、第三纬线(2.3)、第五纬线(2.5)、第七纬线(2.7)、第九纬线(2.9)、第十一纬线(2.11)、第十三纬线(2.13)、第十五纬线(2.15)、第十七纬线(2.17)和第十九纬线(2.19)分别位于第二纬线(2.2)、第四纬线(2.4)、第六纬线(2.6)、第八纬线(2.8)、第十纬线(2.10)、第十二纬线(2.12)、第十四纬线(2.14)、第十六纬线(2.16)、第十八纬线(2.18)和第二十纬线(2.20)的下方;所述第一经线(1.1)依次与第一纬线(2.1)、第三纬线(2.3)、第五纬线(2.5)、第七纬线(2.7)、第九纬线(2.9)、第十二纬线(2.12)、第十三纬线(2.13)、第十五纬线(2.15)、第十七纬线(2.17)和第十九纬线(2.19)交织,其位置落于第一纬线(2.1)之下,跨于第三纬线(2.3)之上,落于第五纬线(2.5)之下,跨于第七纬线(2.7)之上,落于第九纬线(2.9)之下,跨于第十二纬线(2.12)之上,落于第十三纬线(2.13)之下,跨于第十五纬线(2.15)之上,落于第十七纬线(2.17)之下,跨于第十九纬线(2.19)之上;所述第二经线(1.2)和第十四经线(1.14)分别依次与第一纬线(2.1)、第三纬线(2.3)、第五纬线(2.5)、第七纬线(2.7)、第十纬线(2.10)、第十一纬线(2.11)、第十四纬线(2.14)、第十五纬线(2.15)、第十七纬线(2.17)和第十九纬线(2.19)交织,其位置跨于第一纬线(2.1)之上,落于第三纬线(2.3)之下,跨于第五纬线(2.5)之上,落于第七纬线(2.7)之下,跨于第十纬线(2.10)之上,落于第十一纬线(2.11)之下,跨于第十四纬线(2.14)之上,落于第十五纬线(2.15)之下,跨于第十七纬线(2.17)之上,落于第十九纬线(2.19)之下;所述第三经(1.3)线和第十三经线(1.13)分别依次与第一纬线(2.1)、第三纬线(2.3)、第五纬线(2.5)、第八纬线(2.8)、第九纬线(2.9)、第十二纬线(2.12)、第十三纬线(2.13)、第十六纬线(2.16)、第十七纬线(2.17)和第十九纬线(2.19)交织,其位置落于第一纬线(2.1)之下,跨于第三纬线(2.3)之上,落于第五纬线(2.5)之下,跨于第八纬线(2.8)之上,落于第九纬线(2.9)之下,跨于第十二纬线(2.12)之上,落于第十三纬线(2.13)之下,跨于第十六纬线(2.16)之上,落于第十七纬线(2.17)之下,跨于第十九纬线(2.19)之上;所述第四经线(1.4)和第十二经线(1.12)分别依次与第一纬线(2.1)、第三纬线(2.3)、第六纬线(2.6)、第七纬线(2.7)、第十纬线(2.10)、第十一纬线(2.11)、第十四纬线(2.14)、第十五纬线(2.15)、第十八纬线(2.18)和第十九纬线(2.19)交织,其位置跨于第一纬线(2.1)之上,落于第三纬线(2.3)之下,跨于第六纬线(2.6)之上,落于第七纬线(2.7)之下,跨于第十纬线(2.10)之上,落于第十一纬线(2.11)之下,跨于第十四纬线(2.14)之上,落于第十五纬线(2.15)之下,跨于第十八纬线(2.18)之上,落于第十九纬线(2.19)之下;所述第五经线(1.5)和第十一经线(1.11)分别依次与第一纬线(2.1)、第四纬线(2.4)、第五纬线(2.5)、第八纬线(2.8)、第九纬线(2.9)、第十一纬线(2.11)、第十三纬线(2.13)、第十六纬线(2.16)第十七纬线(2.17)和第二十纬线(2.20)交织,其位置落于第一纬线(2.1)之下,跨于第四纬线(2.4)之上,落于第五纬线(2.5)之下,跨于第八纬线(2.8)之上,落于第九纬线(2.9)之下,跨于第十一纬线(2.11)之上,落于第十三纬线(2.13)之下,跨于第十六纬线(2.16)之上,落于第十七纬线(2.17)主席埃,跨于第二十纬线(2.20)之上;所述第六经线(1.6)和第十经线(1.10)分别依次与第二纬线(2.2)、第三纬线(2.3)、第六纬线(2.6)、第七纬线(2.7)、第九纬线(2.9)、第十一纬线(2.11)、第十三纬线(2.13)、第十五纬线(2.15)、第十八纬线(2.18)和第十九纬线(2.19)交织,其位置跨于第二纬线(2.2)之上,落于第三纬线(2.3)之下,跨于第六纬线(2.6)之上,落于第七纬线(2.7)之下,跨于第九纬线(2.9)之上,落于第十一纬线(2.11)之下,跨于第十三纬线(2.13)之上,落于第十五纬线(2.15)之下,跨于第十八纬线(2.18)之上,落于第十九纬线(2.19)之下;所述第七经线(1.7)和第九经线(1.9)分别依次与第一纬线(2.1)、第四纬线(2.4)、第五纬线(2.5)、第七纬线(2.7)、第九纬线(2.9)、第十一纬线(2.11)、第十三纬线(2.13)、第十五纬线(2.15)、第十七纬线(2.17)和第二十纬线(2.20)交织,其位置落于第一纬线(2.1)之下,跨于第四纬线(2.4)之上,落于第五纬线(2.5)之下,跨于第七纬线(2.7)之上,落于第九纬线(2.9)之下,跨于第十一纬线(2.11)之上,落于第十三纬线(2.13)之下,跨于第十五纬线(2.15)之上,落于第十七纬线(2.17)之下,跨于第二十纬线(2.20)之上;所述第八经线(1.8)依次与第二纬线(2.2)、第三纬线(2.3)、第五纬线(2.5)、第七纬线(2.7)、第九纬线(2.9)、第十一纬线(2.11)、第十三纬线(2.13)、第十五纬线(2.15)、第十七纬线(2.17)和第十九纬线(2.19)交织,其位置跨于第二纬线(2.2)之上,落于第三纬线(2.3)之下,跨于第五纬线(2.5)之上,落于第七纬线(2.7)之下,跨于第九纬线(2.9)之上,落于第十一纬线(2.11)之下,跨于第十三纬线(2.13)之上,落于第十五纬线(2.15)之下,跨于第十七纬线(2.17)之上,落于第十九纬线(2.19)之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欧尼迪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欧尼迪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4157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冲击输送带用的增强帆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织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