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灰石粉料浓相气力远距离输送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4989.8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5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吉永业;吉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永业 |
主分类号: | B65G53/06 | 分类号: | B65G53/06;B65G53/34;B65G53/66;B65G53/46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030027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石灰石粉料输送技术,具体是一种石灰石粉料浓相气力远距离输送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石灰石粉料输送技术输送成本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影响输送系统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一种石灰石粉料浓相气力远距离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至第三储料仓、第一至第六喷吹罐、第一至第六混合器、压缩空气罐、第一至第二受料仓、仓顶布袋除尘器、输料主管道、吹扫管道、第一至第十二下料阀、第一至第六给料阀、第一至第十二切换阀、第一至第十五主松料阀、第一至第十八充压阀、第一至第十二辅松料阀、第一至第六给风阀、第一至第十二放散阀、第一至第十二控制阀、第一至第二充气阀、第一至第二流量表。本发明适用于石灰石粉料的输送。 | ||
搜索关键词: | 石灰石粉料 远距离输送系统 气力 料阀 混合器 布袋除尘器 压缩空气罐 吹扫管道 使用寿命 输送系统 充气阀 充压阀 储料仓 放散阀 给料阀 控制阀 流量表 喷吹罐 切换阀 受料仓 下料阀 主管道 仓顶 风阀 输料 污染 | ||
【主权项】:
1.一种石灰石粉料浓相气力远距离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三储料仓(A1~A3)、第一至第六喷吹罐(B1~B6)、第一至第六混合器(C1~C6)、压缩空气罐(D)、第一至第二受料仓(E1~E2)、仓顶布袋除尘器(F)、输料主管道(G)、吹扫管道(H)、第一至第十二下料阀(J1~J12)、第一至第六给料阀(K1~K6)、第一至第十二切换阀(L1~L12)、第一至第十五主松料阀(M1~M15)、第一至第十八充压阀(N1~N18)、第一至第十二辅松料阀(P1~P12)、第一至第六给风阀(Q1~Q6)、第一至第十二放散阀(R1~R12)、第一至第十二控制阀(S1~S12)、第一至第二充气阀(T1~T2)、第一至第二流量表(U1~U2)、安全阀(V)、压力表(W)、气源分配器、空压机;其中,第一至第三储料仓(A1~A3)均为双出料口储料仓;第一储料仓(A1)的左出料口依次通过第一下料阀(J1)、第二下料阀(J2)与第一喷吹罐(B1)的进料口连通;第一储料仓(A1)的右出料口依次通过第三下料阀(J3)、第四下料阀(J4)与第二喷吹罐(B2)的进料口连通;第一喷吹罐(B1)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给料阀(K1)与第一混合器(C1)的进料口连通;第二喷吹罐(B2)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给料阀(K2)与第二混合器(C2)的进料口连通;第一混合器(C1)的出料口依次通过第一切换阀(L1)、第二切换阀(L2)与输料主管道(G)的侧壁连通;第二混合器(C2)的出料口依次通过第三切换阀(L3)、第四切换阀(L4)与输料主管道(G)的侧壁连通;第一储料仓(A1)的左松料口依次通过第三主松料阀(M3)、第二主松料阀(M2)、第一主松料阀(M1)与第一控制阀(S1)的出口连通;第一储料仓(A1)的右松料口依次通过第五主松料阀(M5)、第四主松料阀(M4)、第一主松料阀(M1)与第一控制阀(S1)的出口连通;第一喷吹罐(B1)的充压口依次通过第三充压阀(N3)、第二充压阀(N2)、第一充压阀(N1)与第一控制阀(S1)的出口连通;第二喷吹罐(B2)的充压口依次通过第六充压阀(N6)、第五充压阀(N5)、第四充压阀(N4)与第一控制阀(S1)的出口连通;第一喷吹罐(B1)的松料口依次通过第三辅松料阀(P3)、第二辅松料阀(P2)、第一辅松料阀(P1)、第二流量表(U2)与第二控制阀(S2)的出口连通;第二喷吹罐(B2)的松料口依次通过第六辅松料阀(P6)、第五辅松料阀(P5)、第四辅松料阀(P4)、第二流量表(U2)与第二控制阀(S2)的出口连通;第一混合器(C1)的进风口依次通过第一给风阀(Q1)、第二流量表(U2)与第二控制阀(S2)的出口连通;第二混合器(C2)的进风口依次通过第二给风阀(Q2)、第二流量表(U2)与第二控制阀(S2)的出口连通;第一放散阀(R1)的进口分别与第一下料阀(J1)的出口、第二下料阀(J2)的进口连通;第二放散阀(R2)的进口与第一喷吹罐(B1)的放散口连通;第三放散阀(R3)的进口分别与第三下料阀(J3)的出口、第四下料阀(J4)的进口连通;第四放散阀(R4)的进口与第二喷吹罐(B2)的放散口连通;第一至第四放散阀(R1~R4)的出口均与外界连通;第二储料仓(A2)的左出料口依次通过第五下料阀(J5)、第六下料阀(J6)与第三喷吹罐(B3)的进料口连通;第二储料仓(A2)的右出料口依次通过第七下料阀(J7)、第八下料阀(J8)与第四喷吹罐(B4)的进料口连通;第三喷吹罐(B3)的出料口通过第三给料阀(K3)与第三混合器(C3)的进料口连通;第四喷吹罐(B4)的出料口通过第四给料阀(K4)与第四混合器(C4)的进料口连通;第三混合器(C3)的出料口依次通过第五切换阀(L5)、第六切换阀(L6)与输料主管道(G)的侧壁连通;第四混合器(C4)的出料口依次通过第七切换阀(L7)、第八切换阀(L8)与输料主管道(G)的侧壁连通;第二储料仓(A2)的左松料口依次通过第八主松料阀(M8)、第七主松料阀(M7)、第六主松料阀(M6)与第一控制阀(S1)的出口连通;第二储料仓(A2)的右松料口依次通过第十主松料阀(M10)、第九主松料阀(M9)、第六主松料阀(M6)与第一控制阀(S1)的出口连通;第三喷吹罐(B3)的充压口依次通过第九充压阀(N9)、第八充压阀(N8)、第七充压阀(N7)与第一控制阀(S1)的出口连通;第四喷吹罐(B4)的充压口依次通过第十二充压阀(N12)、第十一充压阀(N11)、第十充压阀(N10)与第一控制阀(S1)的出口连通;第三喷吹罐(B3)的松料口依次通过第九辅松料阀(P9)、第八辅松料阀(P8)、第七辅松料阀(P7)、第二流量表(U2)与第二控制阀(S2)的出口连通;第四喷吹罐(B4)的松料口依次通过第十二辅松料阀(P12)、第十一辅松料阀(P11)、第十辅松料阀(P10)、第二流量表(U2)与第二控制阀(S2)的出口连通;第三混合器(C3)的进风口依次通过第三给风阀(Q3)、第二流量表(U2)与第二控制阀(S2)的出口连通;第四混合器(C4)的进风口依次通过第四给风阀(Q4)、第二流量表(U2)与第二控制阀(S2)的出口连通;第五放散阀(R5)的进口分别与第五下料阀(J5)的出口、第六下料阀(J6)的进口连通;第六放散阀(R6)的进口与第三喷吹罐(B3)的放散口连通;第七放散阀(R7)的进口分别与第七下料阀(J7)的出口、第八下料阀(J8)的进口连通;第八放散阀(R8)的进口与第四喷吹罐(B4)的放散口连通;第五至第八放散阀(R5~R8)的出口均与外界连通;第三储料仓(A3)的左出料口依次通过第九下料阀(J9)、第十下料阀(J10)与第五喷吹罐(B5)的进料口连通;第三储料仓(A3)的右出料口依次通过第十一下料阀(J11)、第十二下料阀(J12)与第六喷吹罐(B6)的进料口连通;第五喷吹罐(B5)的出料口通过第五给料阀(K5)与第五混合器(C5)的进料口连通;第六喷吹罐(B6)的出料口通过第六给料阀(K6)与第六混合器(C6)的进料口连通;第五混合器(C5)的出料口依次通过第九切换阀(L9)、第十切换阀(L10)与输料主管道(G)的侧壁连通;第六混合器(C6)的出料口依次通过第十一切换阀(L11)、第十二切换阀(L12)与输料主管道(G)的侧壁连通;第三储料仓(A3)的左松料口依次通过第十三主松料阀(M13)、第十二主松料阀(M12)、第十一主松料阀(M11)与第一控制阀(S1)的出口连通;第三储料仓(A3)的右松料口依次通过第十五主松料阀(M15)、第十四主松料阀(M14)、第十一主松料阀(M11)与第一控制阀(S1)的出口连通;第五喷吹罐(B5)的充压口依次通过第十五充压阀(N15)、第十四充压阀(N14)、第十三充压阀(N13)与第一控制阀(S1)的出口连通;第六喷吹罐(B6)的充压口依次通过第十八充压阀(N18)、第十七充压阀(N17)、第十六充压阀(N16)与第一控制阀(S1)的出口连通;第五喷吹罐(B5)的松料口依次通过第十五辅松料阀(P15)、第十四辅松料阀(P14)、第十三辅松料阀(P13)、第二流量表(U2)与第二控制阀(S2)的出口连通;第六喷吹罐(B6)的松料口依次通过第十八辅松料阀(P18)、第十七辅松料阀(P17)、第十六辅松料阀(P16)、第二流量表(U2)与第二控制阀(S2)的出口连通;第五混合器(C5)的进风口依次通过第五给风阀(Q5)、第二流量表(U2)与第二控制阀(S2)的出口连通;第六混合器(C6)的进风口依次通过第六给风阀(Q6)、第二流量表(U2)与第二控制阀(S2)的出口连通;第九放散阀(R9)的进口分别与第九下料阀(J9)的出口、第十下料阀(J10)的进口连通;第十放散阀(R10)的进口与第五喷吹罐(B5)的放散口连通;第十一放散阀(R11)的进口分别与第十一下料阀(J11)的出口、第十二下料阀(J12)的进口连通;第十二放散阀(R12)的进口与第六喷吹罐(B6)的放散口连通;第九至第十二放散阀(R9~R12)的出口均与外界连通;压缩空气罐(D)的侧壁分别贯通开设有四个出气口、一个进气口、一个压力检测口;压缩空气罐(D)的四个出气口分别与第一至第四控制阀(S1~S4)的进口连通;压缩空气罐(D)的进气口依次通过第二充气阀(T2)、第一充气阀(T1)、第一流量表(U1)与空压机连通;压缩空气罐(D)的压力检测口通过安全阀(V)与压力表(W)连通;第三控制阀(S3)的出口与气源分配器的进口连通;第四控制阀(S4)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五控制阀(S5)、第六控制阀(S6)、第七控制阀(S7)与输料主管道(G)的首端连通;输料主管道(G)的末端一方面通过第八控制阀(S8)与第一受料仓(E1)的进料口连通,另一方面通过第九控制阀(S9)与第二受料仓(E2)的进料口连通;仓顶布袋除尘器(F)的进口分别与第一受料仓(E1)的除尘口、第二受料仓(E2)的除尘口连通;吹扫管道(H)的首端与第四控制阀(S4)的出口连通;吹扫管道(H)的末端依次通过第十控制阀(S10)、第十一控制阀(S11)与输料主管道(G)的末端连通;第十二控制阀(S12)的进口与吹扫管道(H)的侧壁连通;第十二控制阀(S12)的出口分别与第六控制阀(S6)的出口、第七控制阀(S7)的进口连通;第一至第十二下料阀(J1~J12)均为气动钟阀;第一至第六给料阀(K1~K6)均为气动球阀;第一切换阀(L1)、第三切换阀(L3)、第五切换阀(L5)、第七切换阀(L7)、第九切换阀(L9)、第十一切换阀(L11)均为气动球阀;第二切换阀(L2)、第四切换阀(L4)、第六切换阀(L6)、第八切换阀(L8)、第十切换阀(L10)、第十二切换阀(L12)均为手动球阀;第一主松料阀(M1)、第六主松料阀(M6)、第十一主松料阀(M11)均为手动球阀;第二主松料阀(M2)、第四主松料阀(M4)、第七主松料阀(M7)、第九主松料阀(M9)、第十二主松料阀(M12)、第十四主松料阀(M14)均为气动球阀;第三主松料阀(M3)、第五主松料阀(M5)、第八主松料阀(M8)、第十主松料阀(M10)、第十三主松料阀(M13)、第十五主松料阀(M15)均为止回阀;第一充压阀(N1)、第四充压阀(N4)、第七充压阀(N7)、第十充压阀(N10)、第十三充压阀(N13)、第十六充压阀(N16)均为手动球阀;第二充压阀(N2)、第五充压阀(N5)、第八充压阀(N8)、第十一充压阀(N11)、第十四充压阀(N14)、第十七充压阀(N17)均为气动球阀;第三充压阀(N3)、第六充压阀(N6)、第九充压阀(N9)、第十二充压阀(N12)、第十五充压阀(N15)、第十八充压阀(N18)均为止回阀;第一辅松料阀(P1)、第四辅松料阀(P4)、第七辅松料阀(P7)、第十辅松料阀(P10)、第十三辅松料阀(P13)、第十六辅松料阀(P16)均为手动球阀;第二辅松料阀(P2)、第五辅松料阀(P5)、第八辅松料阀(P8)、第十一辅松料阀(P11)、第十四辅松料阀(P14)、第十七辅松料阀(P17)均为气动球阀;第三辅松料阀(P3)、第六辅松料阀(P6)、第九辅松料阀(P9)、第十二辅松料阀(P12)、第十五辅松料阀(P15)、第十八辅松料阀(P18)均为止回阀;第一至第六给风阀(Q1~Q6)均为手动球阀;第一至第十二放散阀(R1~R12)均为气动球阀;第一至第五控制阀(S1~S5)、第十控制阀(S10)、第十二控制阀(S12)均为手动球阀;第六控制阀(S6)、第八控制阀(S8)、第九控制阀(S9)、第十一控制阀(S11)均为气动球阀;第七控制阀(S7)为止回阀;第一至第十二下料阀(J1~J12)的气控口、第一至第六给料阀(K1~K6)的气控口、第一切换阀(L1)的气控口、第三切换阀(L3)的气控口、第五切换阀(L5)的气控口、第七切换阀(L7)的气控口、第九切换阀(L9)的气控口、第十一切换阀(L11)的气控口、第二主松料阀(M2)的气控口、第四主松料阀(M4)的气控口、第七主松料阀(M7)的气控口、第九主松料阀(M9)的气控口、第十二主松料阀(M12)的气控口、第十四主松料阀(M14)的气控口、第二充压阀(N2)的气控口、第五充压阀(N5)的气控口、第八充压阀(N8)的气控口、第十一充压阀(N11)的气控口、第十四充压阀(N14)的气控口、第十七充压阀(N17)的气控口、第二辅松料阀(P2)的气控口、第五辅松料阀(P5)的气控口、第八辅松料阀(P8)的气控口、第十一辅松料阀(P11)的气控口、第十四辅松料阀(P14)的气控口、第十七辅松料阀(P17)的气控口、第一至第十二放散阀(R1~R12)的气控口、第六控制阀(S6)的气控口、第八控制阀(S8)的气控口、第九控制阀(S9)的气控口、第十一控制阀(S11)的气控口分别与气源分配器的多个出口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永业,未经吉永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444989.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玻璃运送架
- 下一篇:一种气力装卸粉尘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