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含倾角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2143.6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0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峰;姜凯;杨聪彬;田杨;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G16C60/0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含倾角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由于重型数控机床大自重/大载荷的特点,在长期不均匀载荷作用下导致结构间结合面产生倾角,为了重构倾角下真实接触参数,本发明基于受力特征将宏观倾角接触转换成微观倾角接触考虑到单微凸体变形中,考虑材料弹性/弹塑性和完全塑性变形三个阶段,通过分段积分来计算接触表面的真实面积,基于分型理论推导了结合面刚度模型。本发明通过搭建的含倾角结合面实验系统,对比理论模态与实验模态值验证了该模型的精确性,基于该发明我们分析了分型参数/倾角值等参数对结合面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提升重型数控机床精度提供理论依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理论 倾角 结合 接触 刚度 计算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含倾角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结合面表面特征参数的获取,通过ST400三维形貌测得样本件结合面的表面轮廓数据点,利用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表面的分形参数D和G;S2重构倾角下真实接触参数,基于受力特征将宏观倾角接触转换成微观倾角接触考虑到单个微凸体变形中;S3构建出单个微凸体倾角变形方程;S4考虑材料弹性/弹塑性和完全塑性变形三个阶段,建立法向接触载荷和真实接触面积的数学表达式;S5根据上述步骤推导出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24214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