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术室用具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7330.9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8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赵砚霞;于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砚霞 |
主分类号: | A61L2/18 | 分类号: | A61L2/18;A61L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手术室用具清洗装置,包括移动轮机构、消毒腔机构、夹紧机构、防撞机构、搅拌机构、水管夹紧机构、振动给料机构,装置能够切换移动和驻车两种模式,装置能够夹紧进水管,装置能够自动加消毒块,装置能够搅拌消毒液,装置能够自动出消毒液,装置能够防撞,装置能够夹紧需要消毒的刀具,装置能够给刀具消毒,装置能够保证较长的使用寿命,移动轮机构位于消毒腔机构的下方,夹紧机构设置在消毒腔机构的内部,防撞机构位于搅拌机构的两侧,搅拌机构位于消毒腔机构的上方,水管夹紧机构位于搅拌机构的上方,振动给料机构位于搅拌机构的上方,振动给料机构位于水管夹紧机构的右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术室 用具 清洗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手术室用具清洗装置,包括移动轮机构(1)、消毒腔机构(2)、夹紧机构(3)、防撞机构(4)、搅拌机构(5)、水管夹紧机构(6)、振动给料机构(7),其特征在于:移动轮机构(1)包括移动轮(1‑1)、驻车孔(1‑2)、轮座(1‑3)、螺纹孔(1‑4)、驻车螺钉(1‑5)、驻车杆(1‑6)、轮轴(1‑7)、轮座(1‑8)、减震弹簧(1‑9)、上座(1‑10)、磁铁(1‑11),移动轮(1‑1)与轮轴(1‑7)相连,轮轴(1‑7)与轮座(1‑3)相连,驻车孔(1‑2)开在移动轮(1‑1)上,螺纹孔(1‑4)与驻车螺钉(1‑5)相配合,螺纹孔(1‑4)攻在驻车杆(1‑6)上,驻车杆(1‑6)与上座(1‑10)相铰接,减震弹簧(1‑9)焊接在轮座(1‑8)与上座(1‑10)之间,磁铁(1‑11)与上座(1‑10)相连;消毒腔机构(2)包括消毒腔本体(2‑1)、倾卸螺钉(2‑2)、配合螺纹孔(2‑3)、左轴承座(2‑4)、左侧轴(2‑5)、右轴承座(2‑6)、皮带轮(2‑7)、右侧轴(2‑8)、三角带(2‑9)、电机皮带轮(2‑10)、消毒电机(2‑11),倾卸螺钉(2‑2)与配合螺纹孔(2‑3)相配合,配合螺纹孔(2‑3)攻在消毒腔本体(2‑1)上,左轴承座(2‑4)与消毒腔本体(2‑1)左壁相连,左侧轴(2‑5)与左轴承座(2‑4)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右轴承座(2‑6)与消毒腔本体(2‑1)的右壁相连,右侧轴(2‑8)与右轴承座(2‑6)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皮带轮(2‑7)与右侧轴(2‑8)的连接方式为胀套连接,三角带(2‑9)与皮带轮(2‑7)的连接方式为挠性连接,三角带(2‑9)与电机皮带轮(2‑10)的连接方式为挠性连接,消毒电机(2‑11)与电机皮带轮(2‑10)的连接方式为胀套连接;夹紧机构(3)包括下夹紧座(3‑1)、通孔(3‑2)、复位杆机构(3‑3)、滑杆(3‑4)、滑杆槽(3‑5)、活动挡块机构(3‑6)、挡块槽(3‑7)、电机腔(3‑8)、上夹紧座(3‑9)、上通孔(3‑10),通孔(3‑2)开在下夹紧座(3‑1)上,复位杆机构(3‑3)与下夹紧座(3‑1)相连,复位杆机构(3‑3)与上夹紧座(3‑9)相连,滑杆(3‑4)与下夹紧座(3‑1)相连,滑杆(3‑4)与滑杆槽(3‑5)相配合,滑杆槽(3‑5)开在上夹紧座(3‑9)上,活动挡块机构(3‑6)与挡块槽(3‑7)相配合,挡块槽(3‑7)与电机腔(3‑8)相通,上通孔(3‑10)开在上夹紧座(3‑9)上;复位杆机构(3‑3)包括下连杆(3‑3‑1)、铰接扣(3‑3‑2)、拉力弹簧(3‑3‑3)、上连杆(3‑3‑4)、上铰接扣(3‑3‑5),铰接扣(3‑3‑2)与下连杆(3‑3‑1)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拉力弹簧(3‑3‑3)焊接在下连杆(3‑3‑1)与上连杆(3‑3‑4)之间,上铰接扣(3‑3‑5)与上连杆(3‑3‑4)相铰接;活动挡块机构(3‑6)包括挡块本体(3‑6‑1)、铰接杆(3‑6‑2)、圆盘(3‑6‑3)、圆盘电机(3‑6‑4),挡块本体(3‑6‑1)与铰接杆(3‑6‑2)相铰接,铰接杆(3‑6‑2)与圆盘(3‑6‑3)相铰接,圆盘电机(3‑6‑4)与圆盘(3‑6‑3)的连接方式为胀套连接;防撞机构(4)包括防撞板(4‑1)、防撞铰接杆(4‑2)、防撞弹簧(4‑3)、防撞滑动腔机构(4‑4)、弹簧座(4‑5),防撞板(4‑1)与防撞铰接杆(4‑2)相铰接,防撞铰接杆(4‑2)与防撞滑动腔机构(4‑4)相铰接,防撞弹簧(4‑3)焊接在防撞板(4‑1)与弹簧座(4‑5)之间;防撞滑动腔机构(4‑4)包括防撞滑块(4‑4‑1)、铰接扣A(4‑4‑2)、二级缓冲弹簧(4‑4‑3)、滑动腔本体(4‑4‑4),防撞滑块(4‑4‑1)与铰接扣A(4‑4‑2)相铰接,防撞滑块(4‑4‑1)与滑动腔本体(4‑4‑4)相配合,缓冲弹簧(4‑4‑3)与滑动腔本体(4‑4‑4)相连;搅拌机构(5)包括搅动杆机构(5‑1)、拉动门机构(5‑2)、搅动腔机构(5‑3)、支撑腿(5‑4),搅动杆机构(5‑1)与搅动腔机构(5‑3)相连,拉动门机构(5‑2)设置在搅动腔机构(5‑3)的内部,支撑腿(5‑4)位于搅动腔机构(5‑3)的下方;搅动杆机构(5‑1)包括搅拌凸块(5‑1‑1)、减阻孔(5‑1‑2)、搅动杆本体(5‑1‑3)、多段轴(5‑1‑4)、轴电机(5‑1‑5),搅拌凸块(5‑1‑1)与搅动杆本体(5‑1‑3)相连,减阻孔(5‑1‑2)开在搅动杆本体(5‑1‑3)上,搅动杆本体(5‑1‑3)与多段轴(5‑1‑4)相连,轴电机(5‑1‑5)与多段轴(5‑1‑4)相连;拉动门机构(5‑2)包括拉线盘(5‑2‑1)、拉线电机(5‑2‑2)、钢丝绳(5‑2‑3)、门活动腔(5‑2‑4)、复位弹簧A(5‑2‑5)、门(5‑2‑6),拉线盘(5‑2‑1)与拉线电机(5‑2‑2)相连,钢丝绳(5‑2‑3)与拉线盘(5‑2‑1)相连,门活动腔(5‑2‑4)与门(5‑2‑6)相配合,钢丝绳(5‑2‑3)与门(5‑2‑6)相连,复位弹簧A(5‑2‑5)与门(5‑2‑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复位弹簧A(5‑2‑5)设置在门活动腔(5‑2‑4)内;搅动腔机构(5‑3)包括搅动腔本体(5‑3‑1)、内部不规则腔(5‑3‑2)、存液腔(5‑3‑3)、水管口(5‑3‑4)、轴承座A(5‑3‑5)、消毒块进入口(5‑3‑6)、中间腔(5‑3‑7)、出液口(5‑3‑8),内部不规则腔(5‑3‑2)设置在搅动腔本体(5‑3‑1)的内部,内部不规则腔(5‑3‑2)与出液口(5‑3‑8)相通,出液口(5‑3‑8)开在搅动腔本体(5‑3‑1)的底板上,存液腔(5‑3‑3)设置在搅动腔本体(5‑3‑1)的内部,水管口(5‑3‑4)开在搅动腔本体(5‑3‑1)的顶板上,轴承座A(5‑3‑5)与搅动腔本体(5‑3‑1)相连,消毒块进入口(5‑3‑6)开在搅动腔本体(5‑3‑1)的顶板上,中间腔(5‑3‑7)设置在搅动腔本体(5‑3‑1)的底板内;水管夹紧机构(6)包括支撑(6‑1)、限位机构(6‑2)、转动臂机构(6‑3)、凸轮(6‑4),支撑(6‑1)与限位机构(6‑2)相连,转动臂机构(6‑3)与支撑(6‑1)相连,凸轮(6‑4)与转动臂机构(6‑3)相连;限位机构(6‑2)包括限位腔(6‑2‑1)、限位弹簧A(6‑2‑2)、开槽(6‑2‑3)、握杆(6‑2‑4)、连接块(6‑2‑5)、上端孔(6‑2‑6)、限位杆A(6‑2‑7),限位弹簧A(6‑2‑2)设置在限位腔(6‑2‑1)内,开槽(6‑2‑3)开在限位腔(6‑2‑1)两侧,握杆(6‑2‑4)焊接在连接块(6‑2‑5)两侧,握杆(6‑2‑4)与开槽(6‑2‑3)相配合,连接块(6‑2‑5)设置在限位腔(6‑2‑1)内部,限位杆A(6‑2‑7)与连接块(6‑2‑5)相连,限位杆A(6‑2‑7)与上端孔(6‑2‑6)相配合,上端孔(6‑2‑6)开在限位腔(6‑2‑1)的顶板上;转动臂机构(6‑3)包括转动把手(6‑3‑1)、转动臂本体(6‑3‑2)、限位轮孔(6‑3‑3)、限位轮(6‑3‑4)、限位轮轴(6‑3‑5),转动把手(6‑3‑1)与转动臂本体(6‑3‑2)相连,转动臂本体(6‑3‑2)与限位轮轴(6‑3‑5)相连,孔(6‑3‑3)开在限位轮(6‑3‑4)上,限位轮(6‑3‑4)与限位轮轴(6‑3‑5)相连;振动给料机构(7)包括给料斗机构(7‑1)、震动支腿机构(7‑2),给料斗机构(7‑1)位于震动支腿机构(7‑2)的上方;给料斗机构(7‑1)包括给料斗本体(7‑1‑1)、偏心轮(7‑1‑2)、连接皮带轮(7‑1‑3)、皮带A(7‑1‑4)、给料电机(7‑1‑5)、给料电机轮(7‑1‑6),偏心轮(7‑1‑2)与给料斗本体(7‑1‑1)相铰接,偏心轮(7‑1‑2)与连接皮带轮(7‑1‑3)相连,连接皮带轮(7‑1‑3)与皮带A(7‑1‑4)的连接方式为挠性连接,连接皮带轮(7‑1‑3)与给料电机轮(7‑1‑6)的连接方式为挠性连接,给料电机轮(7‑1‑6)与给料电机(7‑1‑5)的连接方式为胀套连接,给料电机(7‑1‑5)与给料斗本体(7‑1‑1)相连;震动支腿机构(7‑2)包括支腿A(7‑2‑1)、震动滑槽(7‑2‑2)、震动滑杆(7‑2‑3)、震动弹簧A(7‑2‑4),震动滑槽(7‑2‑2)开在支腿A(7‑2‑1)的两侧,震动滑杆(7‑2‑3)与震动滑槽(7‑2‑2)相配合,震动弹簧A(7‑2‑4)与支腿A(7‑2‑1)相连;移动轮机构(1)位于消毒腔机构(2)的下方,夹紧机构(3)设置在消毒腔机构(2)的内部,防撞机构(4)位于搅拌机构(5)的两侧,搅拌机构(5)位于消毒腔机构(2)的上方,水管夹紧机构(6)位于搅拌机构(5)的上方,振动给料机构(7)位于搅拌机构(5)的上方,振动给料机构(7)位于水管夹紧机构(6)的右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砚霞,未经赵砚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18733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携带的耳鼻喉科用器具消毒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人员消毒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