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力机涡尾迹修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19913.8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1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武杰;陈立;肖京平;王强;史雨;李国强;金华;王桥;赵献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3D17/00 | 分类号: | F03D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风力机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力机涡尾迹修正方法,通过获取风力机叶片数量、风轮半径、风轮转速和叶片弦长,根据风力机运行当地的主风向的风速、空气密度及空气粘度,确定风力机叶片的来流风速和迎角,计算涡尾迹形状,根据尾迹角区域使用不同涡核模型更加准确合理地描述尾迹流场。在初始尾迹角附近时,采用Scully涡模型;向前、向后的尾迹角范围,采用Lamb‑Oseen涡模型;根据流场尾迹角区域选用不同的有效粘性扩散因子。本发明根据尾迹流场时间历程和空间分布的差异,对一般涡尾迹计算的尾流模型进行修正,使涡尾迹计算的结果更合理、准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力机 涡尾迹 修正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风力机涡尾迹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风力机叶片数量、风轮半径、风轮转速和叶片弦长;S2:根据风力机运行当地的主风向的风速、空气密度及空气粘度,确定风力机叶片的来流风速和迎角;S3:计算涡尾迹形状,在初始尾迹角附近,尾迹角的范围为30°~320°采用Scully涡模型;尾迹角30°以前、320°以后尾迹角范围,采用Lamb‑Oseen涡模型;涡核模型计算诱导速度公式为:
其中r为风轮半径,Γ为涡强,rc为对应于周向诱导速度最大位置的涡核半径;n的取值为1或2;S4:根据流场尾迹角区域选用不同的有效粘性扩散因子;计算涡周围的切向旋转速度,计算公式为:
rc为粘性核半径,
为用rc无量纲化的半径;rc随时间t变化关系为:
rc随尾迹角ζ变化关系为:
其中,γ为运动粘性系数,γ=1.4607×10‑5m2/s;α=1.25643;δ为有效粘性扩散因子,其取值为从叶尖涡“卷起”阶段结束位置(尾迹角为240°)开始到其后120°范围,取值为0~2;尾迹角超过360°开始,增长到10以上;Ω为风轮旋转速度,r0为叶尖涡“卷起”阶段结束位置的初始涡核半径,ζ0为叶尖涡“卷起”阶段结束位置的尾迹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11991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