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单元不同数据采集模式的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4362.6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7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顾莺;陆国平;黄国英;胡静;傅唯佳;朱才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40/20 | 分类号: | G16H40/20;G16H40/63;G16H10/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011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单元不同数据采集模式的应用方法,包括病人进入重症监护科开始治疗时,进行体征监测的设备绑定并采集床旁数据,若发现患者体征数据异常,系统触发提示则进入多种智能模式,根据数据采集需要自动完成体征监测数据的采集。通过本发明的应用方法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增加医疗资源利用率、增加护士的直接护理时间、减少护士书写时间,能更有效更专注的关注于患者,便于准时准确记录体征变化,把临床数据直接转化为护理记录,将护理文书引入智能领域。建立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以监测生命体征、执行输血医嘱为引擎,触发采集模式提醒,形成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全流程追踪,保障临床安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科 重症 监护 单元 不同 数据 采集 模式 应用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单元不同数据采集模式开发和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门急诊病人进入重症监护科开始治疗时,首先进行体征监测的设备绑定采集床旁数据,常规ICU患者要求体征监测每1小时记录一次,如果数据没有异常,那么进行数据审核,等结束治疗后进行病例归档;若临床护士发现患者体征数据异常,系统触发提示则进入步骤二的智能模式;步骤二:进入智能模式,具体为:当病情变化,可在床旁数据监测电脑上点击快捷键中选择“抢救模式”,系统自动启动抢救模式,并确定开始时间及采集频率,按照所选时间频率自动采集数值;当患者病情突发变化,需要记录此刻体征变化,床旁数据监测电脑上点击“即时采集”,系统将摘取实时、精准的采集一组当前数据保存,便于准确无误的抓取患者信息,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对疾病做出早期判断和处理;当患者心率低于60次/分,床旁数据联机提示是否进入抢救模式,临床护士评估患者并审核数据,确定开始时间及采集频率,按照所选时间频率自动采集数值;步骤三:当门急诊患者入ICU若病情平稳给与常规每1小时监测,手术室或外出检查患者入ICU,第1小时需每10分钟监测患者苏醒过程体征变化,第2小时起每1小时常规监测,可在床旁数据监测电脑上点击快捷键中选择“复苏模式”,系统自动启动复苏模式,每10分钟自动采集患者苏醒过程中的生命体征趋势并且记录;若外出检查时,可在床旁数据监测电脑上点击“外出检查”,系统会自动暂停当前监测的所有信息,同时在监测表单中提示外出检查,便于医护人员明确知晓患者去向,当患者检查结束返回时,系统重新开启动态实时监测各类信息和临床书写记录,这样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节省临床书写时间;相同,外出手术也是如此,当患者术后返回时,系统人性化的转化为复苏模式,智能地自动摘取各项体征的监测数值,若发生生命体征波动变化,系统将触发提示是否进入步骤二抢救模式,二个模式相互兼容,并在监测表单醒目位置提示复苏中,提醒医护人员加强关注;步骤四:当病人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第1个小时需每15分钟监测患者输血过程体征变化,第2小时起每1小时常规监测,医生开出输血医嘱,护士取血,双人复核,临床输血时,扫描PDA对患者进行身份核对,并扫血袋上的二维码,执行此条输血医嘱,同步至床旁数据监测电脑上,系统智能获取输血医嘱信息,自动识别出输血情景启动输血模式,开启每15分钟自动采集患者生命体征,便于临床准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并在系统醒目位置提示“输血中”,提醒医护人员加强巡视,同样,若发生生命体征波动变化,系统将触发提示是否进入步骤二抢救模式,若患者需要外出检查将暂停采集,检查返回后将继续步骤三的复苏模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8436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分诊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