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流组合式变管径多管旋风除尘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2324.9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1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毛衍钦;蒲文灏;韩东;宋张扬;陈恺祺;张绮钰;张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宽粒径含尘气流的轴流式组合式多管旋风除尘装置及方法,属于气固分离领域。本发明由前向后依次包括旋风分离室、排尘室、渐缩管。除尘装置工作的原理为携带有宽粒径颗粒的含尘气流绕流到导流锥背风面时,由于不同粒径的颗粒与气流跟随性的不同,大颗粒与小颗粒会分开,并进入到不同管径的旋风管进行分离,在导流锥尾部有一部分气流携带大颗粒粉尘进入惯性分离室,粉尘在室内的弧形通道随气流加速并发生分离,净化后的气流由渐缩管通过出气口进入下游装置。本发明提到的多管旋风除尘装置充分利用了不同直径的涡旋管的分离性能的不同,解决了常规除尘装置分离能力受粉尘粒径限制的问题,针对宽粒径粉尘有良好的除尘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轴流 组合式 变管径多管 旋风 除尘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轴流组合式变管径多管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前向后依次包括旋风分离室(1)、排尘室(2)、渐缩管(3);上述排尘室(2)设置有排灰通道(2‑3),排尘室(2)内安装有旋风子排气管(2‑1)和惯性分离室排气管(2‑2);上述旋风分离室(1)包括外壳(1‑4),外壳(1‑4)前端开有进气口;外壳内部安装有导流锥(1‑3)和旋风管阵列(1‑1);旋风管阵列(1‑1) 布置在导流锥(1‑3)的背风面;旋风管阵列(1‑1)由若干圈旋风子元件(1‑1‑1)构成,同一圈的旋风子元件(1‑1‑1)之间依靠支撑板(1‑1‑2)连接,不同圈的旋风子元件(1‑1‑1)之间间隔有套筒(1‑1‑3);同一圈旋风子元件(1‑1‑1)直径相同,距离导流锥(1‑3)中轴线越远旋风子元件(1‑1‑1)的直径越大;旋风管阵列(1‑1)末端气体出口连接上述旋风子排气管(2‑1),旋风管阵列(1‑1)末端的粉尘从旋风子排气管(2‑1)排气管束之间的间距中汇集到排灰通道(2‑3)排出装置;在最外圈的旋风子元件(1‑1)的外侧布置有套筒(1‑1‑3),该套筒和外壳(1‑4)内壁之间形成惯性分离室(1‑2);惯性分离室(1‑2)内沿周向均匀分布若干由前向后渐缩转向的弧形气体通道(1‑2‑3);该弧形气体通道(1‑2‑3)由外层弧形叶片(1‑2‑1)和内层弧形叶片(1‑2‑2)组成;该弧形气体通道(1‑2‑3)末端连接上述惯性分离室排气管(2‑2),气体由上述通道流经惯性分离室排气管(2‑2)从减缩管(3)排出;任意相邻的2个弧形气体通道(1‑2‑3)他们最中间的一个外层弧形叶片(1‑2‑1)和一个内层弧形叶片(1‑2‑2)头部连接,形成由由前向后渐扩的弧形排尘通道(1‑2‑6);上述外层弧形叶片(1‑2‑1) 具有联通弧形排尘通道(1‑2‑6)与对应弧形气体通道(1‑2‑3)的惯性分离室排尘口(1‑2‑4);上述弧形排尘通道(1‑2‑6)末端连通排尘室(2),粉尘从弧形排尘通道(1‑2‑6)进入排尘室(2),从排气管束之间的间距汇集到排灰通道(2‑3)排出装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7232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高含尘烟气的轴流组合式除尘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封沙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