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硒化钒正极的可充电镁电池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0561.3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2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金钟;薛晓兰;王艳荣;陈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南京清辉新能源有限公司;宿州金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海安墨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60;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唐海力;李志刚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硒化钒正极的可充电镁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层间距扩大的VSe2纳米片、乙炔黑和聚偏四氟乙烯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中搅拌成浆状,涂在碳纸上制成电极片,并于50~80℃真空干燥18~25小时,然后切成小圆片,得到正极;(2)将镁箔用打磨至光亮,然后切成小片,得到负极;(3)将制得的正极和负极与玻璃纤维膜和电解液组装成电池。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可充电镁电池正极材料二硒化钒的制备方法简单,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向VSe2分子层间原位插入有机胺分子,得到层间距增大的VSe2纳米片,利于镁离子的传输。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可充电 镁电池 硒化钒 制备 负极 层间距 纳米片 甲基吡咯烷酮 聚偏四氟乙烯 一步溶剂热法 玻璃纤维膜 搅拌成浆状 有机胺分子 成小圆片 正极材料 电极片 电解液 分子层 镁离子 乙炔黑 增大的 镁箔 碳纸 打磨 组装 电池 传输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二硒化钒正极的可充电镁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层间距扩大的VSe2纳米片、乙炔黑和聚偏四氟乙烯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中搅拌成浆状,涂在碳纸上制成电极片,并于50~80℃真空干燥18~25小时,然后切成小圆片,得到正极;(2)将镁箔用打磨至光亮,然后切成小片,得到负极;(3)将制得的正极和负极与玻璃纤维膜和电解液组装成电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南京清辉新能源有限公司;宿州金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海安墨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学;南京清辉新能源有限公司;宿州金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海安墨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6056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