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面油污清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5641.0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4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沈良朵;郑文言;郑晓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海面油污清理装置包括圆柱体结构的装置壳体,装置壳体中设有吸油腔,吸油腔的后方设有上调节腔和下调节腔,上调节腔位于下调节腔的下方,装置壳体的下方还设有油污回收腔,油污回收腔与吸油腔之间通过多个第一通孔相连通;吸油腔中设有吸油组件;装置壳体中设有刮油组件;刮油组件包括压辊、支座、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装置壳体上还设有进油组件;本实用新型能及时清理和回收泄漏的油,控制漏油蔓延,尽可能地降低由事故泄油对海洋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壳体 调节腔 吸油腔 本实用新型 刮油组件 海面油污 清理装置 油污回收 连接板 海洋生态环境 圆柱体结构 负面影响 进油组件 社会生产 吸油组件 漏油 通孔 泄油 压辊 泄漏 回收 | ||
【主权项】:
1.一种海面油污清理装置,其特征为,包括圆柱体结构的装置壳体,装置壳体中设有吸油腔,吸油腔的后方设有上调节腔和下调节腔,上调节腔位于下调节腔的下方,装置壳体的下方还设有油污回收腔,油污回收腔与吸油腔之间通过多个第一通孔相连通;吸油腔中设有吸油组件;吸油组件包括端面为圆形结构的转盘,转盘上均匀布设四个固定槽,固定槽的端面为正方形结构,固定槽中固定吸油毡,转盘的中心处设有一个转轴,转轴固定在吸油腔的中心处,使转盘可转动的固定在吸油腔中,转盘的厚度小于吸油腔的厚度;转轴的右端延伸至上调节腔中、并固定一个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固定在第一电机上的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一电机固定在上调节腔中;装置壳体中设有刮油组件;刮油组件包括压辊、支座、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压辊可转动的固定在支座上,支座可前后移动的设置在吸油腔的中轴线的下方;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设置在下调节腔中,第一连接板可前后移动的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前方,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穿过第二连接板固定一个限位板,第二连接板上水平的设有一个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推杆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的上端可滑动的套设在第一导向杆上,第一导向杆径向的固定在下调节腔中,第一导向杆的下方平行的设有一个第一丝杠,第一丝杠通过螺纹配合的穿过第二连接板的下方,第一丝杠上同轴的固定第三齿轮,第三齿轮通过链条与固定在第二电机上的第四齿轮相啮合,第二电机固定在下调节腔中;第一连接板与支座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连杆加以连接,第二连接穿过下调节腔和吸油腔的连接壁上的导向槽;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一丝杠转动,第一丝杠带动第二连接板沿第一导向杆进行往复移动,电动推动推动压辊进行前后移动;装置壳体上还设有进油组件;进油组件包括圆柱体结构的进油壳体,组件壳体中设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中设有轴流风扇,进油壳体设置在吸油腔的转轴的上方,进油壳体穿过装置壳体压设在转盘上,进油通道的截面为正方形结构,进油通道的边长小于固定槽的边长;当转盘旋转至位于上方的吸油毡与进油壳体对应设置时,位于下方的吸油毡与压辊对应设置;进油壳体的侧壁上与进油通道相连通的设有出水管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196564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境保护用河道清污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海上风电桩基自动调位稳桩及钻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