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台式隔震阻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6264.7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4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高梧;李元杰;刘兢兢;潘宇鑫;蒋欧;龙超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龙丹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地址: | 61009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平台式隔震阻尼装置,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连接的下板、中板和上板,所述中板与上板之间设置有A弹性组件,所述下板与中板之间设置有B弹性组件,所述中板相对于下板的运动方向垂直于上板相对于中板的运动方向;部分或全部所述A弹性组件的伸缩方向平行于上板相对于中板的运动方向;部分或全部所述B弹性组件的伸缩方向平行于中板相对于下板的运动方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更大幅度减小地震对被保护对象造成的位移及加速度反应,提高了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组件 上板 下板 隔震 本实用新型 伸缩方向 阻尼装置 平台式 平行 运动方向垂直 被保护对象 加速度反应 地震作用 依次连接 减小 地震 | ||
【主权项】:
1.一种平台式隔震阻尼装置,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连接的下板(1)、中板(2)和上板(3),所述中板(2)与上板(3)之间设置有A弹性组件(4),所述下板(1)与中板(2)之间设置有B弹性组件(5),所述中板(2)相对于下板(1)的运动方向垂直于上板(3)相对于中板(2)的运动方向;其特征在于:部分或全部A弹性组件(4)的伸缩方向平行于上板(3)相对于中板(2)的运动方向;部分或全部B弹性组件(5)的伸缩方向平行于中板(2)相对于下板(1)的运动方向;所述中板(2)与上板(3)之间还设置有连接中板(2)与上板(3)的A导轨组件,所述A弹性组件(4)的数量与A导轨组件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中板(2)与上板(3)通过A导轨组件发生直线的相对移动;所述下板(1)与中板(2)之间还设置有连接下板(1)与中板(2)的B导轨组件,所述B弹性组件(5)的数量与B导轨组件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下板(1)与中板(2)通过B导轨组件发生直线的相对移动;所述A导轨组件包括安装在中板(2)靠近上板(3)一侧的A导轨(41)、安装在上板(3)靠近中板(2)一侧的A滑块(40),A滑块(40)滑动安装在A导轨(41)上;所述A弹性组件(4)的固定端安装在中板(2)上,A弹性组件(4)的伸缩端与能在A导轨(41)上自由滑动的A滑块(40)连接;所述B导轨组件包括安装在下板(1)靠近中板(2)一侧的B导轨(51)、安装在中板(2)靠近下板(1)一侧的B滑块(50),B滑块(50)滑动安装在B导轨(51)上;所述B弹性组件(5)的固定端安装在下板(1)上,B弹性组件(5)的伸缩端与能在B导轨(51)上自由滑动的B滑块(50)连接;A滑块(40)的运动方向与B滑块(50)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A弹性组件(4)包括安装在中板(2)靠近上板(3)一侧的A转向柱(44)、一端固定安装在中板(2)靠近上板(3)一侧的A弹性阻尼件(43);所述A弹性阻尼件(43)的另外一端绕过A转向柱(44)与A滑块(40)连接;所述B弹性组件(5)包括安装在中板(2)靠近上板(3)一侧的B转向柱(54)、一端固定安装在中板(2)靠近下板(1)一侧的B弹性阻尼件(53);所述B弹性阻尼件(53)的另外一端绕过B转向柱(54)与B滑块(50)连接;所述下板(1)、中板(2)和上板(3)均在初始位置时,所述A弹性阻尼件(43)和B弹性阻尼件(53)处于非松弛状态并弯折成直角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龙丹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龙丹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185626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精密仪器输送减震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一体式冲压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