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34499.1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5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付忠东;高建伟;徐英猛;常永恒;刘江伟;赵忠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邑新澳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济南瑞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68 | 代理人: | 徐健 |
地址: | 26131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的釜体,釜体为双层结构,釜体的内外层之间设有腔体,腔体不与釜体的内部相通,釜体的内层与外层之间通过数根加强筋固定连接,釜体的顶面中部开设通孔,釜体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从通孔内穿过,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转轴,转轴的外周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叶片,叶片均位于釜体内,釜体的顶面一侧内层固定安装投料斗。本装置的操作简单,能对物料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能避免物料无法完全溶于水中,并且本装置能对物料进行均匀的加热,加热后能对物料进行持续的保温,保温效果好,从而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且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在使用过程中较为便利,适合推广使用。 | ||
搜索关键词: | 釜体 反应釜 顶面 内层 腔体 通孔 转轴 加热 叶片 电机 固定安装电机 保温效果 内部相通 生产效率 输出轴端 双层结构 加强筋 内外层 输出轴 投料斗 水中 外周 保温 穿过 体内 便利 | ||
【主权项】:
1.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的釜体(1),釜体(1)为双层结构,釜体(1)的内外层之间设有腔体(15),腔体(15)不与釜体(1)的内部相通,釜体(1)的内层与外层之间通过数根加强筋固定连接,釜体(1)的顶面中部开设通孔(2),釜体(1)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从通孔(2)内穿过,电机(3)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转轴(4),转轴(4)的外周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叶片(5),叶片(5)均位于釜体(1)内,釜体(1)的顶面一侧内层固定安装投料斗(6),投料斗(6)从釜体(1)的外层穿过,投料斗(6)与釜体(1)的内部相通,釜体(1)的底面中部内层固定安装卸料管(7),卸料管(7)从釜体(1)的外层穿过,卸料管(7)与釜体(1)的内部相通,卸料管(7)的下端固定安装阀门(8),釜体(1)的顶面另一侧外层固定安装排气管(9),排气管(9)与腔体(15)的内部相通,釜体(1)的一侧外层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安装第一循环泵(10)与蒸汽发生器(11),蒸汽发生器(11)位于第一循环泵(10)的上方,釜体(1)的底面一侧外层固定安装进气管(12),进气管(12)与腔体(15)的内部相通,排气管(9)与蒸汽发生器(11)的入口通过软管固定连接,蒸汽发生器(11)的出口与第一循环泵(10)的入口通过软管固定连接,第一循环泵(10)的出口与进气管(12)通过软管固定连接,釜体(1)的底面四周分别固定安装支撑杆(13),釜体(1)内设有第一伞齿圈(14),第一伞齿圈(14)的内壁与转轴(4)的外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一伞齿圈(14)与转轴(4)的中心线共线,釜体(1)内层的两侧内壁分别通过轴承安装铰接柱(18),铰接柱(18)的外周分别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第二伞齿圈(16),第二伞齿圈(16)分别与对应的铰接柱(18)的中心线共线,第二伞齿圈(16)均与第一伞齿圈(14)啮合,第二伞齿圈(16)的内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搅拌管(17),蒸汽发生器(11)的顶面一侧固定安装加水管(23),加水管(23)与蒸汽发生器(11)的内部相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邑新澳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昌邑新澳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163449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