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离电压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5357.0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2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旖彣;何凡;丁恒军;蔡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征原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H01F2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李新昂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离电压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电压模块、信号转化模块及信号输出模块,所述输入电压模块经信号调制电路向所述信号转化模块输入交流信号,所述信号转化模块通过信号解调电路使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直流信号。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离电压传感器,通过信号调制电路可以保证交流信号正常产生,通过信号解调电路,可以输出平稳的直流信号,由于信号调制电路产生的交流信号和信号解调电路产生的直流信号相互隔离,可以提高可靠性及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电压传感器 信号调制电路 信号解调电路 信号转化模块 输入电压模块 信号输出模块 本实用新型 交流信号 直流信号 输出直流 输入交流 依次相连 传感器 隔离 输出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隔离电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电压模块(a)、信号转化模块(c)及信号输出模块(e),所述输入电压模块(a)经信号调制电路向所述信号转化模块(c)输入交流信号,所述信号转化模块(c)通过信号解调电路使所述信号输出模块(e)输出直流信号;所述信号转化模块(c)为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具有原边N 1、一对相互配合的第一副边N2以及第二副边N3、一对相互配合的第三副边N4以及第四副边N5、一对相互配合的第五副边N6以及第六副边N7,所述原边N 1具有第一接点L1、第二接点L2,所述第一副边N2以及第二副边N3具有第三接点L3、第五接点L5以及共有的第四接点L4,所述第三副边N4以及第四副边N5具有第六接点L6、第八接点L8以及共有的第七接点L7,所述第五副边N6以及所述第六副边N7具有第九接点L9、第十一接点L11以及共有的第十接点L10;所述信号调制电路具有和所述输入电压模块(a)相连接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四接点L4相连接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信号调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第五整流二极管D5以及第六整流二极管D6,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输入端和所述信号调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输出端分别并联连接有第一支路(1)、第一支路(2)以及第三支路(3),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1)上,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和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D4串联在所述第一支路(2)上,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D5和所述第六整流二极管D6串联在所述第三支路(3)上;所述信号调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NPN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四支路(4)和第五支路(5),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均和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R2和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的线路上,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接点L2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三接点L3和所述第五接点L5连接,所述第四支路(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容C2和所述第三接点L3之间,所述第四支路(4)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D5和所述第六整流二极管D6之间的第三支路(3)上,所述第五支路(5)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容C2和所述第五接点L5之间,所述第五支路(5)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和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D4之间的第一支路(2)上,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集和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三接点L3连接,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集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五接点L5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信号解调电路包括正极线路(8)、负极线路(9)、第六支路(6)、第七支路(7)、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3、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4、电感L、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整流二极管D7、第八整流二极管D8,所述正极线路(8)的一端和所述第七接点L7连接,所述正极线路(8)的另一端和所述信号输出模块(e)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极线路(9)的一端和所述第六接点L6连接,所述负极线路(9)的另一端和所述信号输出模块(e)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3设置在所述负极线路(9)上,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3的缘极和所述第六接点L6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3的删极和所述第九接点L9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所述信号输出模块(e)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4的删极和所述第十一接点L11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4的缘极和所述第八接点L8相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4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所述信号输出模块(e)的负极之间的负极线路(9)上,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4的漏极和所述信号输出模块(e)的负极之间的负极线路(9)上,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十接点L10连接,所述电感L设置在所述正极线路(8)上,所述第六支路(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感L和所述信号输出模块(e)的正极之间的正极线路(8)上,所述第六支路(6)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信号输出模块(e)的负极之间的负极线路(9)上,所述第六支路(6)上从所述正极线路(8)向所述负极线路(9)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第四电阻R4、所述第七整流二极管D7和所述第八整流二极管D8,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第七整流二极管D7之间的第六支路(6)连接,所述第七支路(7)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六支路(6)的一端和所述信号输出模块(e)的正极之间的正极线路(8)上,所述第七支路(7)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六支路(6)的另一端和所述信号输出模块(e)的负极之间的负极线路(9)上,所述第四电容C4设置在所述第七支路(7)上,所述第五电阻R5设置在所述第七支路(7)的一端和所述信号输出模块(e)的正极之间的正极线路(8)上,所述第六电阻R6和所述第五电阻R5并联设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征原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征原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15535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