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形成稳定环状流的微通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53625.2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8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金央;邹达;焦辉燕;李军;李维;范钲威;陈斯渝;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1/04 | 分类号: | B01D11/04;B01J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黄幼陵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所述形成稳定环状流的微通道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分流引导夹具、第二分流引导夹具、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外管、线状中心插件、第一支架、导轨和第二支架,当线状中心插件用亲油材料制作时,外管用亲水材料制作,当线状中心插件用亲水材料制作时,外管用亲油材料制作。实验表明,使用本发明所述微通道装置,液液两相流体在较宽的流量及流量比范围内形成稳定的环状流,在流出微通道时可即时分相,若选择外形轮廓规则变化的线状中心插件,可形成规律变形的稳定环状流,在流体内部产生二次循环流,有效强化传质过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形成 稳定 环状 通道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形成稳定环状流的微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1)、第一分流引导夹具(3)、第二分流引导夹具(6)、第一内管(4‑1)、第二内管(4‑2)、外管(5)、线状中心插件(1)、第一支架(9)、导轨(13)和第二支架(10),当线状中心插件(1)用亲油材料制作时,外管(5)用亲水材料制作,当线状中心插件(1)用亲水材料制作时,外管(5)用亲油材料制作;所述第一分流引导夹具(3)主要由第一外壳(3‑6)、第一前端盖(3‑2)、第一后端盖(3‑9)、第一限位片(3‑3)、第一分流固位块和第一橡胶密封塞(3‑4)组合而成;第一外壳(3‑6)侧面设置有第一进液口(2)和第二进液口(14),两进液口之间相隔一间距,第一外壳两环状端面上设置有螺孔;第一分流固位块用耐腐蚀的弹性高分子材料制作,外部形状和尺寸与第一外壳内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第一分流固位块的中心部位依次设置有线状中心插件第一过孔、第一内环流体储槽(3‑10)、内管第一固位孔、第一外环流体储槽(3‑11)、外管第一固位孔,所述线状中心插件第一过孔、第一内环流体储槽(3‑10)、内管第一固位孔、第一外环流体储槽(3‑11)和外管第一固位孔的中心线均与第一分流固位块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内环流体储槽(3‑10)与所述第二进液口(14)相对应,且第一内环流体储槽与第一分流固位块侧面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二进液口(14)与第一内环流体储槽的第二进液孔(3‑13),所述第一外环流体储槽(3‑11)与第一进液口(2)相对应,且第一外环流体储槽与第一分流固位块侧面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进液口(2)与第一外环流体储槽的第一进液孔(3‑12);第一前端盖(3‑2)中心部位设置有线状中心插件过孔、周边设置有螺钉过孔,第一后端盖(3‑9)中心部位设置有外管过孔、周边设置有螺钉过孔,第一限位片(3‑3)中心部位设置有与第一橡胶密封塞组合的中心孔;第一分流固位块安装在第一外壳(3‑6)的内孔中,安装时应使所述第二进液孔(3‑13)与第一外壳侧面的第二进液口(14)衔接,所述第一进液孔(3‑12)与第一外壳侧面的第一进液口(2)衔接;第一限位片(3‑3)安装在第一外壳(3‑6)的内孔中且与第一分流固位块设置线状中心插件第一过孔端的端面相贴,第一橡胶密封塞(3‑4)安装在第一限位片(3‑3)的中心孔内,第一前端盖(3‑2)与第一外壳(3‑6)内孔装有第一限位片(3‑3)的一端通过螺钉固连,第一后端盖(3‑9)与第一外壳(3‑6)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连;所述第二分流引导夹具(6)主要由第二外壳(6‑6)、第二前端盖(6‑2)、第二后端盖(6‑9)、第二限位片(6‑3)、第二分流固位块和第二橡胶密封塞(6‑4)组合而成;第二外壳(6‑6)侧面设置有第一出液口(7)和第二出液口(15),两出液口之间相隔一间距,第二外壳两环状端面上设置有螺孔;第二分流固位块用耐腐蚀的弹性高分子材料制作,外部形状和尺寸与第二外壳内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第二分流固位块的中心部位依次设置有线状中心插件第二过孔、第二内环流体储槽(6‑10)、内管第二固位孔、第二外环流体储槽(6‑11)、外管第二固位孔,所述线状中心插件第二过孔、第二内环流体储槽(6‑10)、内管第二固位孔、第二外环流体储槽(6‑11)和外管第二固位孔的中心线均与第二分流固位块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内环流体储槽(6‑10)与所述第二出液口(15)相对应,且第二内环流体储槽与第二分流固位块侧面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二出液口(15)与第二内环流体储槽的第二出液孔(6‑13),所述第二外环流体储槽(6‑11)与第一出液口(7)相对应,且第二外环流体储槽与第二分流固位块侧面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出液口(7)与第二外环流体储槽的第一出液孔(6‑12);第二前端盖(6‑2)中心部位设置有线状中心插件过孔、周边设置有螺钉过孔,第二后端盖(6‑9)中心部位设置有外管过孔、周边设置有螺钉过孔,第二限位片(6‑3)中心部位设置有与第二橡胶密封塞组合的中心孔;第二分流固位块安装在第二外壳(6‑6)的内孔中,安装时应使所述第二出液孔(6‑13)与第二外壳侧面的第二出液口(15)衔接,所述第一出液孔(6‑12)与第二外壳侧面的第一出液口(7)衔接;第二限位片(6‑3)安装在第二外壳(6‑6)的内孔中且与第二分流固位块设置线状中心插件第二过孔端的端面相贴,第二橡胶密封塞(6‑4)安装在第二限位片(6‑3)的中心孔内,第二前端盖(6‑2)与第二外壳(6‑6)内孔装有第二限位片(6‑3)的一端通过螺钉固连,第二后端盖(6‑9)与第二外壳(6‑6)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连;所述第二支架(10)为两件,分别安装在底座(11)上并位于底座的两端,所述导轨(13)为两根,相隔一间距相互平行地安装在第二支架(10)上,所述第一支架(9)为两件,分别安装在底座(11)的两端并位于第二支架(10)的外侧;所述第一分流引导夹具(3)、第二分流引导夹具(6)放置在导轨(13)上,放置时应使第一分流引导夹具(3)的第一前端盖(3‑2)、第二分流引导夹具(6)的第二前端盖(6‑2)分别朝向底座(11)的两端,且第一分流引导夹具(3)的中心线与第二分流引导夹具(6)的中心线重合;第一内管(4‑1)的一端插入第一分流引导夹具中的第一分流固位块设置的内管第一固位孔通过该孔固定并与所述第一内环流体储槽(3‑10)衔接,其另一端伸出第一分流引导夹具,第二内管(4‑2)的一端插入第二分流引导夹具中的第二分流固位块设置的内管第二固位孔通过该孔固定并与所述第二内环流体储槽(6‑10)衔接,其另一端伸出第二分流引导夹具;外管(5)的一端与第一内管(4‑1)套装并插入第一分流引导夹具中的第一分流固位块设置的外管第一固位孔通过该孔固定且与所述第一外环流体储槽(3‑11)衔接,外管(5)的另一端与第二内管(4‑2)套装并插入第二分流引导夹具中的第二分流固位块设置的外管第二固位孔通过该孔固定且与所述第二外环流体储槽(6‑11)衔接;线状中心插件(1)插装在所述第一内管(4‑1)、第二内管(4‑2)和外管(5)中,其两端分别伸出第一分流引导夹具的第一前端盖(3‑2)、第二分流引导夹具的第二前端盖(6‑2)并分别固定在底端两端的第一支架(9)上,固定时应使线状中心插件处于拉紧状态;线状中心插件及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和外管安装到位后,将第一分流引导夹具(3)、第二分流引导夹具(6)与底座可拆卸式固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65362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