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析出相强化的抗辐照低活化钢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6716.5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4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彦云;黄群英;刘少军;毛小东;黄波;吴宜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C35/00 | 分类号: | C22C35/00;C22C33/06;C21C7/10;C21C7/06;C21D1/26;C21D1/18;B21J1/04;B21B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张洁;仇蕾安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析出相强化的抗辐照低活化钢制备方法,属于核电用钢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首先制备FeTaC中间合金,然后再依次经过熔炼工艺、锻造工艺、轧制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后制备得到所述钢。本发明通过制备FeTaC中间合金代替纯金属Ta,避免该钢在熔炼过程中由于Ta金属氧化活性较高造成的烧损,并在熔炼过程中通过高温碳脱氧技术抑制Ta元素烧损,Ta收得率可以达到90%以上;通过优化轧制工艺促进纳米析出相TaC的高密度均匀弥散析出产生强化和细化晶粒作用,获得具有优异高温蠕变性能和抗中子辐照性能的超细晶马氏体钢。所述抗辐照低活化钢在550℃、195MPa加载条件下的蠕变持久时间超过5000h。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析出 强化 辐照 活化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纳米析出相强化的抗辐照低活化钢的制备方法,所述钢的组成成分为Fe、Cr、W、Ta、V、Mn和C,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1)FeTaC中间合金制备:反应器中加入Fe,抽真空至0.01~0.1Pa后,充入氩气至0.05~0.08MPa,升温至1550~1600℃熔化Fe,然后加入C进行真空碳脱氧至O含量低于5ppm时,加入Ta,保温1~2h,得到FeTaC中间合金,所述FeTaC中间合金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数为:Ta 1~21.7%,C 0.5~2%,余量为铁;(2)熔炼工艺:在真空感应炉中加入Fe,抽真空至0.1~1Pa后,充氩气至0.005~0.01MPa,升温至1550~1650℃,熔化Fe,并加入C进行真空碳脱氧至O含量为5~50ppm;然后依次加入Cr、W、V和步骤(1)制备的FeTaC中间合金,熔化后,抽真空至1Pa以下并保持3~10min;然后充氩气至0.05~0.08MPa后加入Mn,电磁搅拌40~60min,得到钢液;通过监测钢液中的成分含量增补金属元素、FeTaC中间合金和C的量,待钢液中O含量低于5ppm且各成分满足要求后,在1550~1610℃下出钢并进行真空浇铸得到铸锭,铸锭精整后进行真空自耗熔炼,然后再进行退火处理,得到钢锭;(3)锻造工艺:将步骤(2)得到的钢锭在1100~1200℃下,保温5~8h,然后进行锻造开坯,锻造温度为850~1050℃,锻造比>4:1,然后装入退火炉中随炉冷却,冷却后进行退火处理,然后空冷至室温,得到板坯。(4)轧制工艺:将步骤(3)得到的板坯加热到1200~1250℃,保温1~3h,随后在1000~1100℃下进行5~10道次粗轧,得到30~80mm厚的板坯,随后进行4~6道次连轧,初轧温度950~1000℃,终轧温度为750~850℃;轧制后空冷,总变形量大于等于60%,得到含有纳米析出相的抗辐照低活化钢;(5)热处理工艺:将步骤(4)得到的含有纳米析出相的抗辐照低活化钢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一种纳米析出相强化的抗辐照低活化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63671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