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低水平超铀核素放射性废物包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0563.7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6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山;熊忠华;高凡;苏明;阮念寿;莫钊洪;陈想林;施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T1/167 | 分类号: | G01T1/167;G01T1/202;G01T1/208;G01T1/36;G01T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既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59 | 代理人: | 李钦 |
地址: | 62190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低水平超铀核素放射性废物包检测系统,涉及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领域,以实现α比活度水平未达到超铀核素解控标准的放射性废物包进行有效检测,降低核素不均匀分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该系统包括铅屏蔽室、铅屏蔽盖、铜屏蔽层、系统内部圆柱形支撑单元、探测器组件、数字化γ谱获取多道分析器、控制系统,所述探测器组件包括NaI闪烁体、NaI配套支撑架、光电倍增管。本发明能实现低水平乃至解控水平放射性废物监控、评估、分类等,且不限于含239Pu废物的高灵敏检测,可推广应用于核电废物的分类检测与处置技术领域,对含钚废物的最小可探测α比活度达到85Bq/kg以下,能够为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及最小化管理提供关键支撑。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核素 放射性 废物 检测 系统 | ||
【主权项】:
1.极低水平超铀核素放射性废物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铅屏蔽室、用于为铅屏蔽室提供支撑的系统外层结构支撑组件、与铅屏蔽室相配合的铅屏蔽盖、铜屏蔽层、系统内部圆柱形支撑单元、探测器组件、数字化γ谱获取多道分析器、控制系统;所述铅屏蔽盖设置在铅屏蔽室上端且铅屏蔽室与铅屏蔽盖构成屏蔽外腔体,所述屏蔽外腔体内部呈圆柱形,所述铜屏蔽层设置在屏蔽外腔体内壁上且形成铜铅复合屏蔽体结构,所述屏蔽外腔体与铜屏蔽层构成圆柱形的屏蔽主体;所述系统内部圆柱形支撑单元设置在屏蔽主体内部;所述探测器组件包括NaI闪烁体、NaI配套支撑架、光电倍增管;所述探测器组件分为圆饼型探测器组件、环形探测器组件;所述圆饼型探测器组件中的NaI闪烁体呈圆饼型,所述圆饼型探测器组件为两组,所述圆饼型探测器组件中的圆饼型NaI闪烁体通过NaI配套支撑架设置在系统内部圆柱形支撑单元上且圆饼型探测器组件分别位于屏蔽主体的上下两端;所述环形探测器组件中的NaI闪烁体呈环形且至少由一个NaI闪烁体构成,所述环形探测器组件为两组,所述环形探测器组件中的环形NaI闪烁体通过NaI配套支撑架设置在系统内部圆柱形支撑单元上且环形探测器组件分别位于圆柱形的屏蔽主体中心平面的上侧和下侧;所述系统外层结构支撑组件设置在铅屏蔽室外侧,所述数字化γ谱获取多道分析器设置在系统外层结构支撑组件内侧与内部铅屏蔽室外侧之间的空腔内,所述NaI闪烁体通过光电倍增管与数字化γ谱获取多道分析器相连;所述数字化γ谱获取多道分析器与控制系统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61056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