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影响液滴内部流动行为变量的微流控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5899.4 | 申请日: | 201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8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赵淼;李梦麒;逄燕;王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影响液滴内部流动行为变量的微流控芯片,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两相流体从连续相和离散相入口进入,并于第一个T型交汇处生成液滴序列。液滴序列经过间距调节入口得以扩展或缩小间距。在整个液滴生成过程中,液滴间距、流速、体积、粘度及界面张力相互耦合,难以分离,因此常被耦合研究。本发明通过设计特定的微流控芯片结构,采用先生成再缓存最后运行的方式,将上述研究变量分离,从而实现研究单独变量的目的。该发明有助于探究液滴内部动力学行为形成机理,对直接利用液滴内部对流的混合、萃取和合成等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影响 内部 流动 行为 变量 微流控 芯片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实现分离影响液滴内部流动行为变量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该微流控芯片包括主体固体结构(1)、连续相入口(2)、离散相入口(3)、间距调节入口(4)、垃圾过滤槽(5)、主通道(6)、观测通道(7)、弯曲连接通道(8)、流体出口(9)及下底板(10);连续相入口(2)、离散相入口(3)、间距调节入口(4)、垃圾过滤槽(5)、主通道(6)、观测通道(7)、弯曲连接通道(8)、流体出口(9)为主体固体结构(1)上的凹槽或孔洞结构,且各凹槽或孔洞结构为该微流控芯片工作时液体流动区域;所述主体结构(1)和下底板(10)通过氧离子上下键合固定,下底板(10)置于主体结构(1)底部,以支撑芯片主体结构并提供流动空间;连续相入口(2)、离散相入口(3)、间距调节入口(4)和流体出口(9)为设置在主体结构(1)上的上下贯通孔洞结构;离散相入口(3)和间距调节入口(4)并联设置在主通道(6)的外侧,各个主通道(6)平行布置,各个主通道(6)的端部通过弯曲连接通道(8)连接;观测通道(7)设置在最后一个主通道(6)的底部并与流体出口(9)连接;离散相入口(3)和间距调节入口(4)与主通道(6)之间设有垃圾过滤槽(5);主通道(6)长度范围设定在6‑12厘米以避免通道整体流动阻力过大影响液滴生成;垃圾过滤槽(5)内部阻挡单元间距设定为40微米,以阻挡40微米以上的固体垃圾;观测通道(7)距离上游弯曲连接通道(8)1厘米以上,以保证弯曲连接通道(8)处流场不干扰液滴运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57589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