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黑水虻幼虫嗅觉信息素的诱集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9444.9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6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卫平;蒲蔓;姜慧敏;路延;任苗苗;许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7/02 | 分类号: | A01N37/02;A01N43/38;A01P19/0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晓亮;潘迅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黑水虻幼虫嗅觉信息素的诱集剂及其使用方法,诱集剂通过乙酸乙酯、异戊酸、3‑甲基吲哚三种物质的不同浓度或不同混合配比制备而成,诱集剂可由乙酸乙酯,异戊酸或3‑甲基吲哚单独组成,或者任意两种物质混合而成,或者由三种物质混合而成,每种均由水配制溶液。使用时,将诱集剂涂布于滤纸或其他固体物质上,置于通道口或筛网下方,并将黑水虻幼虫和虫沙混合物放置于通道上或筛网上,在短时间内对实现黑水虻幼虫和虫沙的有效分离。本发明有助于提高黑水虻幼虫和虫沙的分离效率,缩短分离时间,降低分离工作的人力成本,促进黑水虻幼虫处理厨余和粪污垃圾的有效开展,是推动黑水虻处理在环境和农业领域应用的有利手段。 | ||
搜索关键词: | 黑水虻幼虫 诱集剂 虫沙 甲基吲哚 物质混合 嗅觉信息 乙酸乙酯 异戊酸 分离效率 固体物质 混合配比 农业领域 人力成本 有效分离 有效开展 混合物 黑水虻 水配制 通道口 厨余 粪污 滤纸 筛网 制备 垃圾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黑水虻幼虫嗅觉信息素的诱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剂由乙酸乙酯,异戊酸或3‑甲基吲哚单独与水配制而成:所述的诱集剂为体积分数0.01‑10%的乙酸乙酯水溶液;所述的诱集剂为体积分数0.01‑10%的异戊酸水溶液;所述的诱集剂为浓度0.01‑1mg/ml的3‑甲基吲哚水溶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52944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