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城市道路内涝应急响应与调度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87769.5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7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梅新东;梅书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海诺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G01F2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城市道路内涝应急响应与调度系统,包括水位监测模块、道路数据模块、水位信息采集模块、道路信息采集模块、信息整合模块、分析模块、调度模块、显示模块、响应模块、反馈模块和应急处理过程信息数据模块;本发明通过信息的及时采集和道路大数据的结合,对城市的内涝和积水提前判断,对驾驶员作出行车指引,避免暴雨天无法判断前方路况盲目跟进导致交通瘫痪,提高城市通行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城市道路 内涝 应急 响应 调度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城市道路内涝应急响应与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位监测模块、道路数据模块、水位信息采集模块、道路信息采集模块、信息整合模块、分析模块、调度模块、显示模块、响应模块、反馈模块和应急处理过程信息数据模块;其中,所述水位监测模块包括行人监测模块和车辆检测模块,采用动态热源追踪、静态热源追踪和水压感应器结合的方式采集行人和车辆的活动,水位监测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步骤一、将水位监测模块元件安装在城市下穿道路、城市低洼、河道湖道、城市容易给水路段和主要城市道路段的一侧,对于中间有隔离带阻断的道路双向均安装;步骤二、行人监测模块包括动态热源采集和静态热源追踪,动态热源采集的采集范围在35℃‑40℃之间监测,当有行人进过此区域,动态热源采集将行人的通过记录成一个点,并将该点信息传送至水位信息采集模块,静态热源追踪在水压感应器启动时开始工作;车辆监测模块包括动态热源采集和静态热源追踪,动态热源采集的采集范围在40℃以上监测,当有车辆进过此区域,动态热源采集将车辆的通过记录成一个点,并将该点信息传送至水位信息采集模块,静态热源追踪在水压感应器启动时开始工作;步骤三、水位感应器采用水压判断水位高度的方式,根据公式P=ρgh判断水位,水位感应器收到的压强越大,水位的高度也越高,压强P的单位为Pa,高度h的单位为米,以毫米为单位对水位的变化进行检测,压强感应的精度设置为0.001Pa,当压强感应超过0.02Pa,水位为20mm时为警戒水位,同时出发静态热源追踪的启动;步骤四、静态热源追踪对停留在该水位警戒区域的行人和车辆进行追踪,静态热源追踪的采集范围为30℃以上的热源在该区域持续停留5秒以上开始追踪,追踪该行人和车辆的温度变化情况,行人监测模块中的静态热源追踪采集的行人热源温度持续下降至33℃时触发报警,标记该位置为人员受害地点,通过分析模块将信息传递至110指挥中心进入调度模块指令,车辆检测模块中的静态热源追踪采集的车辆人员温度持续下降至室温,则判断该车辆熄火被困,同事行人监测模块判断车内人员是否逃离,如果没有逃离,标记该位置,通过分析模块将信息传递至110指挥中心进行调度模块指令;其中,所述调度模块分为硬件调度和人员调度,硬件调度通过命令信息传递到积水路口信号灯,具体信息传递为:A、对直行方向积水深度车辆不能通过路段的直行信号灯指示红灯常亮,对可绕行的转向道路方向信号灯正常显示,若转向道路前方积水不能通过,对该路口前一个路口信号灯进行调度,进入该区域方向红灯常亮,有绕行方向的信号灯正常,若前一路口无可绕行路段,依照前述方法调度再前一个路口,以此类推;B、对左转方向积水深度车辆不能通过路段的左转信号灯指示红灯常亮,对可绕行的直行和右转弯方向信号灯正常显示,若绕行方向前方道路积水不能通过,对前一个路口调度如A方法,以此类推;C、对右转方向积水深度车辆不能通过路段的右转信号灯指示红灯常亮,对可绕行的直行和左转弯方向信号灯正常显示,若绕行方向前方道路积水不能通过,对前一个路口调度如A方案,依次类推;所述人员调度通过分析模块的分析计算与数据整合结果将结果发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调度附近的警力、救灾团队、城市给排水部门和医院联合对内涝所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伤害进行紧急处理;其中,所述响应模块接入到反馈模块中,响应模块在接收到调度模块的调度信息时,即作出响应信息反馈,响应模块是对被调度对象的监督程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海诺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海诺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48776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