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低压煤气管道液氮冷冻切断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65954.4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5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喜;蒋婷婷;何宇翔;汪明明;何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1/08 | 分类号: | F17D1/08;F17D3/01;F17D5/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杜袁成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低压煤气管道液氮冷冻切断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中低压燃气输配技术领域,主要用于中低压燃气输配管网因新建管网开口接管、检修时需要在没有阀门、现有阀门故障、眼镜阀操作不便情况下进行快速切断的工程场合。一种中低压煤气管道快速冷冻阀包括管硬管窥视镜、液氮供冷系统、喷水系统、穿越组件等部件组成。所述穿越组件采用两级密封加引气方式,实现窥视镜、液氮管和喷水头的小摩擦阻力升降调整。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阀组的使用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实现无阀煤气管道在线快速切断、安全漏气切断、停气范围小,避免大面积停气对用气户的生产、生活影响,以小替大减少常规阀门及平台造价,缩短吹扫管段长度和工程量,缩短施工周期。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煤气管道 液氮 冷冻 切断 装置 使用方法 | ||
【主权项】:
1.中低压煤气管道液氮冷冻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硬管窥视镜系统、液氮供冷系统、喷水系统、管道吹扫采样系统及上游压力表(2),所述硬管窥视镜系统、液氮供冷系统、喷水系统及所述管道吹扫采样系统按煤气流向从上游向下游顺序依次安装在需要关闭的煤气管道(1)上,所述上游压力表(2)设置在待形成的冷冻阀体(33)前的第一支撑短管(7a)前的所述煤气管道(1)上;所述硬管窥视镜系统包括显示器(3)、冷光源(4)、45°镜头(5)、灯(6)、镜身(13)及第一穿越组件,所述显示器(3)及所述冷光源(4)分别与所述镜身(13)相连,所述镜身(13)头部接有所述45°镜头(5)和所述灯(6);所述第一穿越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短管(7a)、第一直通阀(8a)、第一一级O型圈(9a)、第一引气管(10a)、第一二级O型圈(11a)及第一压紧端盖(12a),所述第一支撑短管(7a)的一端与所述煤气管道(1)焊接,所述第一支撑短管(7a)的另一端焊接法兰,所述法兰与所述第一直通阀(8a)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通阀(8a)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引气管(10a)的法兰相连,所述第一直通阀(8a)与所述第一引气管(10a)之间放置所述第一一级O型圈(9a),所述第一引气管(10a)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紧端盖(12a)连接,所述第一引气管(10a)与所述第一压紧端盖(12a)之间放置所述第一二级O型圈(11a),所述第一一级O型圈(9a)和所述第一二级O型圈(11a)的内径小于所述镜身(13)的外径,所述第一一级O型圈(9a)和所述第一二级O型圈(11a)的外径大于所述法兰和所述第一压紧端盖(12a)的内径;所述第一穿越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短管(7a)与所述煤气管道(1)焊接,在所述第一支撑短管(7a)内的所述煤气管道(1)壁上开孔,所述镜身(13)、45°镜头(5)及所述灯(6)一并穿越所述第一穿越组件插入所述煤气管道(1)中心附近,所述45°镜头(5)面向待冷冻部位,所述第一引气管(10a)的推拔口接煤气软管的一端,所述煤气软管的另一端置于安全距离外的下风向;所述液氮供冷系统包括液氮喷头(14)、液氮直导管(15)、液氮软硬管接头(16)、液氮瓶(17)、液氮阀(18)、液氮软管(19)及第二穿越组件,所述第二穿越组件包括第二支撑短管(7b)、第二直通阀(8b)、第二一级O型圈(9b)、第二引气管(10b)、第二二级O型圈(11b)及第二压紧端盖(12b),所述第二穿越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穿越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液氮喷头(14)焊接在所述液氮直导管(15)头部,所述液氮直导管(15)尾部与所述液氮软硬管接头(16)的硬接头相连,所述液氮软硬管接头(16)的软接头与所述液氮软管(19)的一端相连,所述液氮软管(19)的另一端经所述液氮阀(18)与所述液氮瓶(17)相连,所述液氮直导管(15)经所述第二穿越组件伸入所述煤气管道(1)中心附近;所述喷水系统包括水喷头(20)、给水直导管(21)、防冻热电阻(22)、给水软硬管接头(23)、给水软管(24)及第三穿越组件,所述第三穿越组件包括第三支撑短管(7c)、第三直通阀(8c)、第三一级O型圈(9c)、第三引气管(10c)、第三二级O型圈(11c)及第三压紧端盖(12c),所述第三穿越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穿越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水喷头(20)焊接在所述给水直导管(21)的头部,所述给水直导管(21)的尾部与所述给水软硬管接头(23)的硬接头相连,所述给水软硬管接头(23)的软接头与所述给水软管(24)的一端相连,所述给水软管(24)的另一端与自来水阀门相连,所述防冻热电阻(22)套在所述第三穿越组件的所述第三支撑短管(7c)上;所述管道吹扫采样系统包括直通阀(26)、放散采样阀(27)、接管(28)、阀后压力表(29)、吹扫阀(30)、吹扫管(31)及管道支架(34),所述直通阀(26)设置在待形成的所述冷冻阀体(33)后的所述煤气管道(1)上,所述直通阀(26)后接三通分别装所述阀后压力表(29)和所述放散采样阀(27),所述放散采样阀(27)与所述接管(28)连接,所述接管(28)后接软管引出吹扫尾气,所述吹扫阀(30)安装在远离待形成的所述冷冻阀体(33)且靠近下游阀门处的所述煤气管道(1)上,所述吹扫阀(30)后接所述吹扫管(31),所述吹扫管(31)与吹扫气源相连,所述管道支架(34)设置在待形成的所述冷冻阀体(33)的下方,在位于所述冷冻阀体(33)处的所述煤气管道(1)的外壁加装一圈煤气保冷套(2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46595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