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路信息高速传输混沌保密通信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49691.0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4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韩红;王大铭;王龙生;赵彤;徐航;贾志伟;郭园园;高华;王安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0 | 分类号: | H04L9/00;H04B10/11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曹一杰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多路信息高速传输混沌保密通信的装置及方法是将两路波长不同的激光同时注入到两个带有相同外腔光纤镜反馈互耦合无隔离器的多纵模激光器,在实现混沌激光频谱展宽的同时令这两个多纵模混沌激光器同步输出;调整注入光的波长能够调控多纵模混沌激光器输出的混沌激光频谱带宽以及其各个子模式的混沌激光频谱带宽;获得的两束同步混沌激光,通过波分复用器把这两束包含子模式的混沌激光按波长分开,得到的多个波长的混沌激光作为混沌保密通信的载波;在发送端加载不同速率的信息,再利用解调器将信息在接收端解调。本发明所产生的混沌保密通信系统不仅具有能够同时实现多路信息保密通信的能力,而且能够实现不同速率信息同时加载的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息 高速 传输 混沌 保密 通信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多路信息高速传输混沌保密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宽带混沌激光同步激发的光注入部分、同步多波长混沌激光产生部分、多路信息加载部分、信息传输链路部分、多路信息解调部分;所述超宽带混沌激光同步激发的光注入部分包括第一单模带隔离器波长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1)、第一掺铒光纤放大器(2)、第二单模带隔离器波长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32)、第二掺铒光纤放大器(31)、第一2×2的50:50耦合器(3)、第一光隔离器(4)、第四光隔离器(30)、第一光纤(5)、第六光纤(29);所述同步多波长混沌激光产生部分包括第一无隔离器的多纵模半导体激光器(12)、第一光纤衰减器(11)、第二2×2的50:50耦合器(6)、第二光纤(7)、第一1×2的50:50耦合器(8),光纤偏振控制器(9)、光纤反馈镜(10)、第二无隔离器的多纵模半导体激光器(27)、第二光纤衰减器(26)、第三2×2的50:50耦合器(25)、第五光纤(28);所述多路信息加载部分包括第一波分复用器(14)、信息编码器(15)、第二波分复用器(16);所述信息传输链路部分包括第三光纤(17);所述多路信息解调部分包括第三波分复用器(18)、第一光电探测器(19)、信息解码器(20)、第二光电探测器(21)、第四波分复用器(22)、第四光纤(23);其中,第一单模带隔离器波长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1)的输出端与第一掺铒光纤放大器(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掺铒光纤放大器(2)的输出端与第一2×2的50:50耦合器(3)的第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单模带隔离器波长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32)的输出端与第二掺铒光纤放大器(3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掺铒光纤放大器(31)的输出端与第一2×2的50:50耦合器(3)的第二个输入端连接;第一2×2的50:50耦合器(3)的第一个输出端与第一光隔离器(4)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隔离器(4)的输出端与第一光纤(5)的输入端连接;第一2×2的50:50耦合器(3)的第二个输出端与第四光隔离器(30)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光隔离器(30)的输出端与第六光纤(29)的输入连接;第一光纤(5)输出端与第二2×2的50:50耦合器(6)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2×2的50:50耦合器(6)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光纤(7)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光纤(7)的输入端与第一1×2的50:50耦合器(8)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1×2的50:50耦合器(8)的输入端与光纤偏振控制器(9)的输出端连接;光纤偏振控制器(9)的输入端与光纤反馈镜(10)连接;第二2×2的50:50耦合器(6)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光纤衰减器(1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纤衰减器(11)的输出端与第一无隔离器的多纵模半导体激光器(12)连接;第二2×2的50:50耦合器(6)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光隔离器(13)输入端连接;第一1×2的50:50耦合器(8)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五光纤(28)输入端连接,第五光纤(28)输出端与第三2×2的50:50耦合器(25)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2×2的50:50耦合器(25)的第一输入端与第六光纤(29)的输出端连接;第三2×2的50:50耦合器(25)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光纤衰减器(26)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纤衰减器(26)输出端与第二无隔离器的多纵模半导体激光器(27)连接;第三2×2的50:50耦合器(25)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三光隔离器(2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隔离器(13)的输出端与第一波分复用器(14)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波分复用器(14)输出端与信息编码器(15)输入端连接;信息编码器(15)输出端与第二波分复用器(16)输入端连接;第二波分复用器(16)输出端与第三光纤(17)输入端连接;第三光纤(17)输出端与第三波分复用器(18)输入端连接;第三波分复用器(18)输出端与第一光电探测器(19)输入端连接;第一光电探测器(19)输出端与信息解码器(20)输入端连接;信息解码器(20)输出端与第二光电探测器(21)输出端连接;第四光纤(23)的输入端与第三光隔离器(24)的输出端相连接;第四光纤(23)的输出端与第四波分复用器(22)输入端连接;第四波分复用器(22)输出端与第二光电探测器(21)输入端与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34969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