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茶加工设备的结构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2029.4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5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剑虹;程梅;程斌;周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上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7;A23F3/06;G06F111/1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球形茶加工设备的结构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影响球形茶成型的机械功;骤二:建立球形茶颗粒模型;步骤三:确定影响球形茶颗粒与炒茶机锅体内壁摩擦所做的功W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加工 设备 结构 优化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球形茶加工设备的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影响球形茶成型的机械功球形茶加工设备在进行翻炒的过程中,球形茶颗粒与炒茶机锅体内壁摩擦所做的功W1、周围颗粒的挤压球形茶颗粒所做的功W2和球形茶颗粒本身摩擦所做的功W3构成影响球形茶成型的机械功W,因此以球形茶颗粒群机械功做功效率作为对球形茶成形能力的评价指标;步骤二:建立球形茶颗粒模型球形茶加工设备的炒茶机锅体内球形茶颗粒受到炒板的运动加速度的作用下产生挤压,假设球形茶颗粒为球形颗粒,炒茶机锅体内的所有球形茶颗粒组成球形茶颗粒群,球形茶颗粒群内的任何一颗球形茶颗粒将同时与12个球形茶颗粒接触,这12个球形茶颗粒包括沿着炒板运动方向的上下两层各设置的三颗呈“品”字形分布的球形茶颗粒与球形茶颗粒位于同一平面的周围设置有六颗呈六边形分布球形茶颗粒;假设炒板的运动加速度为ε,球形茶颗粒运动方向与相邻任何一颗球形茶颗粒挤压力方向间的夹角为π/6,则单颗球形茶颗粒之间的挤压力Fj为:Fj=mεmaxcos(π/6);球形茶颗粒之间的摩擦力Fnf为:Fnf=μnFj;步骤三:确定影响球形茶颗粒与炒茶机锅体内壁摩擦所做的功W1的因素因为W1是球形茶颗粒与炒茶机锅体内壁摩擦力所做的功,由摩擦力公式F=μ×FN可知,在球形茶颗粒不变的情况下,能改进的只有μ,即影响因素包括炒茶机锅体的材质以及炒茶机锅体内表面的材质,通过改变炒茶机锅体的材质或者在炒茶机锅体内表面镀膜,并在改变炒茶机锅体的材质或者在炒茶机锅体内表面镀膜后不断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不同情况下球形茶颗粒与炒茶机锅体内壁的摩擦力做功W1,得出球形茶颗粒与炒茶机锅体内壁的摩擦力做功W1最佳时炒茶机锅体的材质或者在炒茶机锅体内表面镀膜的厚度;步骤三:通过仿真软件计算球形茶颗粒之间摩擦运动的距离Sn,进而计算周围颗粒的挤压球形茶颗粒所做的功W2和球形茶颗粒本身摩擦所做的功W3之和,不断的改变炒板和炒茶机锅体形状并不停的进行仿真计算,直至得出W2和W3之和的最大值;步骤四:不断改变电热丝的位置,即改变加热装置的位置,通过仿真软件进行分析,分析在球形茶炒制过程中W2和W3之和在电热丝的位置不断变化时的数值,得出W2和W3之和最大时加热丝的位置;步骤五:根据步骤三、步骤四和步骤五的结果,获得最终优化的结果,得到炒茶机锅体的材质,炒茶机锅体上镀膜的材质及镀膜的厚度、炒板的形状和炒茶机锅体的形状以及电热丝的位置,并以此对球形茶加工设备进行结构优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上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上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33202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