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子源导管的换向头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21026.0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6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金梦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路桥顾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G4/02 | 分类号: | G21G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中子源导管的换向头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主体,固设于所述机器主体内的中子源移动装置,所述中子源移动装置包括气口开闭装置、气泵装置;在一些核行业的临界或是次临界装置,以及其他的探求物质微观结构的实验中,经常会用到中子源,中子源通过特殊管道输送到指定位置提供中子,由于在中子源以及周围的环境具有放射性,一般操作人员无法近距离进行操作,在这种条件下,需要用到利用压缩空气驱动的换向头,来执行中子源在试验前后的位移指令,在公开的文献基础上,操作人员需要执行不时地切换压缩空气地输入输出端才能实现中子源地换向,执行起来过于繁琐。 | ||
搜索关键词: | 中子源 换向头 中子源导管 机器主体 移动装置 物质微观结构 压缩空气驱动 输入输出端 管道输送 开闭装置 气泵装置 位置提供 文献基础 压缩空气 次临界 近距离 固设 换向 气口 放射性 指令 试验 | ||
【主权项】:
1.一种中子源导管的换向头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主体,固设于所述机器主体内的中子源移动装置,所述中子源移动装置包括气口开闭装置、气泵装置,所述中子源移动装置包括气口开闭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机器主体内一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左右侧内壁上对称固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凹槽内固设有可上下移动的中子源,所述中子源上下端位置处对称固设有与所述中子源上下端接触且可上下移动并大小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对的方形零件,所述方形零件左右端对称固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配对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一凹槽下侧内壁上固设有弹簧限位块,所述弹簧限位块内固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弹簧限位块上套有弹簧,所述第一凹槽右侧内壁内上下对称连通设置有第一入气槽和第二入气槽,所述第一入气槽上下侧内连通设置有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内上下对称固设有与所述第一工作腔右侧内壁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左端固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工作腔左侧内壁内上下对称连通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固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设有右端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下侧的所述第二凹槽前侧内壁内固设有其输出轴与下侧的所述第一转轴前端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凹槽后侧内壁内固设有开口向后的第三凹槽,下侧的所述第一转轴后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三凹槽内固设有第一带轮,下侧的所述第一转轴上位于所述第一带轮后侧位置处固设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上端啮合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轴心处固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位于所述第二直齿轮前侧位置处固设有第二带轮,上侧的所述第一转轴后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三凹槽内固设有与所述第二带轮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三带轮,前侧的所述第一转轴上位于所述第三带轮后侧位置处固设有第四带轮,所述第一凹槽内偏上侧位置处连通设置有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二工作腔下侧内壁上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上端固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工作腔上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且右侧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固设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设有下端与所述第二齿条上端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三转轴后端延伸进入所述第三凹槽内固设有与所述第四带轮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五带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路桥顾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路桥顾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32102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60Co污染放射性废液的去污方法
- 下一篇:准直器以及调整其原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