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98843.9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3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富;杨新宇;黄拓;杨晨熙;黄云涌;黄梅芳;夏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地址: | 410015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以按质量百分比为83~90%集料、4~6%的矿粉、2‑5%金属碳化物、1~2%的改性剂及3~5%的基质沥青为原材料制备而成。本发明在混凝土中掺入表面分布有金属碳化物的沥青球,其中沥青球表面形成均匀地分布的纳米碳化物,其形状类似一个弹性小球,由于是高分子相结合金属相的协同作用,该金属沥青小球能够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形变、耐老化性等路面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混凝土 金属碳化物 沥青球 纳米碳化物 原材料制备 质量百分比 表面分布 表面形成 弹性小球 基质沥青 耐老化性 形状类似 改性剂 结合金 抗形变 掺入 集料 矿粉 小球 制备 沥青 混凝土 金属 | ||
【主权项】:
1.一种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沥青混凝土按质量百分比为83~90%集料、4~6%的矿粉、2‑5%金属碳化物、1~2%的改性剂及3~5%的基质沥青为原材料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步骤一,将沥青置于反应釜中搅拌,升温速率为5‑10℃/min,加热至150±5℃时,继续搅拌30min,加入金属碳化物,升温至200±5℃,控制搅拌速率为500‑700r/min,持续高速搅拌反应,待得到的混合物的粘度为1000mPa.s且能通过60目筛时,停止加热搅拌,然后将混合物放入造球机上,从0.5‑1cm的挤出孔挤出,得到表面均匀分布碳化物的沥青球;步骤二,将集料、矿粉以及步骤一得到沥青球加入搅拌罐中进行搅拌,得到搅拌干料;步骤三,将搅拌干料加入改性剂,继续搅拌20‑30min,得到的沥青混凝土,即可供浇注时直接使用;所述金属碳化物为纳米纤维状、棒状、线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9884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