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外置意见收纳盒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89690.1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3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林锦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陆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9/122 | 分类号: | A47G29/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车***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公共设施,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外置意见收纳盒,可以在向上推动前端组合体时,后体组合体可将后体组合体中收纳的信件自动推出;可以调整意见箱的使用位置,可方便针对不同环境使用;可以调整意见箱的使用高度,方便不同的人进行信件投放,包括前端组合体、弹簧固定端子、后体组合体和固定架,前端组合体可实现装置封闭,弹簧固定端子可实现对前端组合体滑动的限制,弹簧固定端子中滑柱螺母可对前端组合体本体的滑动进行限制,滑子螺母可对滑子的滑动进行限制,滑子可对前端组合体进行卡接,后体组合体中内推滑子可将信件向外推送,通过辊子和斜面Ⅰ的配合,可对内推滑子的滑出进行限制。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外置 意见 收纳 | ||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外置意见收纳盒,包括前端组合体(1)、弹簧固定端子(2)、后体组合体(3)、支撑架(4)和位移平衡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组合体(1)包括前端组合体本体(1‑1)、滑块(1‑2)和卡块(1‑3),所述滑块(1‑2)焊接在前端组合体本体(1‑1)左端面的下端,卡块(1‑3)焊接在前端组合体本体(1‑1)左端面的上端,所述滑块(1‑2)上设置有圆孔(1‑2‑1),所述前端组合体本体(1‑1)的后端设置有斜面Ⅰ;所述弹簧固定端子(2)包括弹簧固定端子本体(2‑1)、滑柱(2‑2)、滑柱螺母(2‑3)、弹簧Ⅰ(2‑4)、滑子(2‑5)、弹簧Ⅱ(2‑6)和滑子螺母(2‑7),所述滑柱(2‑2)焊接在弹簧固定端子本体(2‑1)内端,所述弹簧Ⅰ(2‑4)套接在滑柱(2‑2)上,所述滑柱螺母(2‑3)通过螺纹连接在滑柱(2‑2)的上端,弹簧Ⅰ(2‑4)挤压在弹簧固定端子本体(2‑1)和滑块(1‑2)之间;所述弹簧固定端子本体(2‑1)右端面的后端设置有螺纹孔Ⅰ(2‑1‑1),所述弹簧固定端子本体(2‑1)的上端设置有圆形槽(2‑1‑2)和矩形槽(2‑1‑3),所述弹簧固定端子本体(2‑1)的后端设置有槽(2‑1‑4),所述圆形槽(2‑1‑2)和矩形槽(2‑1‑3)连通,所述槽(2‑1‑4)与圆形槽(2‑1‑2)连通,所述滑子(2‑5)滑动连接在槽(2‑1‑4)内,所述弹簧Ⅱ(2‑6)套接在滑子(2‑5)上,所述滑子螺母(2‑7)通过螺纹连接在滑子(2‑5)后端,滑子螺母(2‑7)位于弹簧固定端子本体(2‑1)的外端,所述弹簧Ⅱ(2‑6)挤压在弹簧固定端子本体(2‑1)和滑子(2‑5)之间,所述弹簧Ⅱ(2‑6)插接在圆形槽(2‑1‑2)内;所述前端组合体(1)通过圆孔(1‑2‑1)滑动连接在滑柱(2‑2)上;所述后体组合体(3)包括后体组合体本体(3‑1)、本体滑柱(3‑2)、内推滑子(3‑3)、内侧推板(3‑4)、两个侧壁连杆(3‑5)和两个闭合滑子(3‑6),所述后体组合体本体(3‑1)包括螺纹孔Ⅱ(3‑1‑1)、投信口(3‑1‑2)、两个矩形贯通腔(3‑1‑3)、两个外壁铰接端子(3‑1‑4)、上侧矩形滑槽(3‑1‑5)和内壁矩形滑槽(3‑1‑6),所述后体组合体本体(3‑1)的左端设置有螺纹孔Ⅱ(3‑1‑1),所述后体组合体本体(3‑1)的上端设置有投信口(3‑1‑2),两个矩形贯通腔(3‑1‑3)均左右贯穿后体组合体本体(3‑1),两个外壁铰接端子(3‑1‑4)分别固定连接在后体组合体本体(3‑1)的左右两端,上侧矩形滑槽(3‑1‑5)设置在后体组合体本体(3‑1)的上端,投信口(3‑1‑2)与上侧矩形滑槽(3‑1‑5)连通,内壁矩形滑槽(3‑1‑6)设置在上侧矩形滑槽(3‑1‑5)内,所述本体滑柱(3‑2)设置有两个,两个本体滑柱(3‑2)分别焊接在后体组合体本体(3‑1)内端,所述内推滑子(3‑3)滑动连接在本体滑柱(3‑2)上,所述内侧推板(3‑4)设置在在内推滑子(3‑3)和后体组合体本体(3‑1)之间;所述内推滑子(3‑3)包括内推滑子本体(3‑3‑1)、推杆(3‑3‑2)、辊子(3‑3‑3)、辊子锁紧螺母(3‑3‑4)、柱形镂空槽(3‑3‑5)和内端矩形镂空槽(3‑3‑6),所述推杆(3‑3‑2)的一端焊接在内推滑子本体(3‑3‑1)的上端,所述推杆(3‑3‑2)的另一端设置有辊子轴,所述辊子(3‑3‑3)转动连接在辊子轴上,所述辊子锁紧螺母(3‑3‑4)通过螺纹连接在辊子轴的外端,所述辊子(3‑3‑3)位于辊子锁紧螺母(3‑3‑4)和推杆(3‑3‑2)之间,柱形镂空槽(3‑3‑5)设置在内推滑子本体(3‑3‑1)上端面的中端,内端矩形镂空槽(3‑3‑6)设置在柱形镂空槽(3‑3‑5)的内端;所述内侧推板(3‑4)包括内侧推板上体(3‑4‑1)、两个内侧矩形腔体(3‑4‑2)、两个内端滑柱(3‑4‑3)、连接轴(3‑4‑5)、下端凸台(3‑4‑6)和两个侧端矩形凸台(3‑4‑7),两个内侧矩形腔体(3‑4‑2)分别设置在内侧推板上体(3‑4‑1)的左右两端,两个内端滑柱(3‑4‑3)分别设置在两个内侧矩形腔体(3‑4‑2)内,连接轴(3‑4‑5)固定连接在内侧推板上体(3‑4‑1)的下端,下端凸台(3‑4‑6)固定连接在连接轴(3‑4‑5)的下端,两个侧端矩形凸台(3‑4‑7)均匀设置在下端凸台(3‑4‑6)的外壁上,所述侧壁连杆(3‑5)上设置有腰槽(3‑5‑1);所述闭合滑子(3‑6)包括闭合滑子本体(3‑6‑1)、闭合矩形滑杆(3‑6‑2)和铰接端子(3‑6‑3),闭合矩形滑杆(3‑6‑2)固定连接在闭合滑子本体(3‑6‑1)上,铰接端子(3‑6‑3)固定连接在闭合滑子本体(3‑6‑1)右端面的下端,所述卡块(1‑3)的上端面与滑子(2‑5)的下端贴合,所述螺纹孔Ⅱ(3‑1‑1)与螺纹孔Ⅰ(2‑1‑1)连通,所述螺栓通过螺纹连接在螺纹孔Ⅱ(3‑1‑1)与螺纹孔Ⅰ(2‑1‑1)中,所述前端组合体本体(1‑1)的后端与后体组合体本体(3‑1)的前端间隙配合,所述斜面Ⅰ与辊子(3‑3‑3)滑动连接;所述下端凸台(3‑4‑6)间隙配合连接在柱形镂空槽(3‑3‑5)内,两个下端凸台(3‑4‑6)分别滑动连接在内端矩形镂空槽(3‑3‑6)内,内端矩形镂空槽(3‑3‑6)内设置有弹簧,两个内端滑柱(3‑4‑3)分别间隙配合连接在腰槽(3‑5‑1)内,两个侧壁连杆(3‑5)的中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两个外壁铰接端子(3‑1‑4)上,两个侧壁连杆(3‑5)分别设置在两个矩形贯通腔(3‑1‑3)内,两个侧壁连杆(3‑5)的上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两个铰接端子(3‑6‑3)内,两个闭合滑子本体(3‑6‑1)均间隙配合连接在上侧矩形滑槽(3‑1‑5)内;所述支撑架(4)包括上侧支架板(4‑1)、滑动固定板(4‑2)、锁紧螺母(4‑3)、下侧支架(4‑4)、卡杆(4‑5)、推簧(4‑6)、铰接连杆(4‑7)、手动推杆(4‑8)、上侧铰接杆(4‑9)、下侧滑杆(4‑10)、三个内侧滑槽(4‑11)、贯通圆孔(4‑12)、底板(4‑13)、后侧滑杆(4‑14)、前端柱形滑杆(4‑15)、限位板(4‑16)、腰槽(4‑17)、内侧镂空腔(4‑18)、两个内端矩形滑杆(4‑19)和铰接转子(4‑20),所述上侧支架板(4‑1)包括上侧支架板本体(4‑1‑1)、两个限位端板(4‑1‑2)、连接板(4‑1‑3)、下侧滑柱(4‑1‑4)、三个外侧矩形滑杆(4‑1‑5)、矩形贯通腔体Ⅰ(4‑1‑6)和矩形贯通腔体Ⅱ(4‑1‑7),两个限位端板(4‑1‑2)分别固定连接在上侧支架板本体(4‑1‑1)的前后两端,连接板(4‑1‑3)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上侧支架板本体(4‑1‑1)的下端,连接板(4‑1‑3)的右端固定连接在下侧滑柱(4‑1‑4)的上端,三个外侧矩形滑杆(4‑1‑5)均匀设置在上侧支架板本体(4‑1‑1)的外壁上,矩形贯通腔体Ⅰ(4‑1‑6)和矩形贯通腔体Ⅱ(4‑1‑7)均设置在上侧支架板本体(4‑1‑1)的内端,矩形贯通腔体Ⅰ(4‑1‑6)和矩形贯通腔体Ⅱ(4‑1‑7)连通,滑动固定板(4‑2)的内端镂空,滑动固定板(4‑2)滑动连接在上侧支架板本体(4‑1‑1)上,锁紧螺母(4‑3)通过螺纹连接在滑动固定板(4‑2)的左端,锁紧螺母(4‑3)抵在上侧支架板本体(4‑1‑1)的左端面,三个内侧滑槽(4‑11)均匀设置在下侧支架(4‑4)的内端,上侧铰接杆(4‑9)和下侧滑杆(4‑10)均固定连接在下侧支架(4‑4)的前端面,贯通圆孔(4‑12)前后贯穿下侧支架(4‑4),底板(4‑13)固定连接在下侧支架(4‑4)的下端,下侧滑柱(4‑1‑4)间隙配合连接在下侧支架(4‑4)的内端,三个外侧矩形滑杆(4‑1‑5)分别滑动连接在三个内侧滑槽(4‑11)内,后侧滑杆(4‑14)、前端柱形滑杆(4‑15)和限位板(4‑16)从后向前依次固定连接在卡杆(4‑5)上,卡杆(4‑5)间隙配合连接在贯通圆孔(4‑12)内,后侧滑杆(4‑14)间隙配合连接在矩形贯通腔体Ⅰ(4‑1‑6)内,前端柱形滑杆(4‑15)间隙配合连接在矩形贯通腔体Ⅱ(4‑1‑7)内,铰接连杆(4‑7)的上端铰接在后侧滑杆(4‑14)的后端,铰接连杆(4‑7)的中端铰接连接在上侧铰接杆(4‑9)上,腰槽(4‑17)设置在铰接连杆(4‑7)的下端,铰接转子(4‑20)的右端滑动铰接在腰槽(4‑17)内,内侧镂空腔(4‑18)和两个内端矩形滑杆(4‑19)分别设置在手动推杆(4‑8)上,两个内端矩形滑杆(4‑19)均固定连接在内侧镂空腔(4‑18)内壁的后端,下侧滑杆(4‑10)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两个矩形镂空槽,两个内端矩形滑杆(4‑19)分别滑动连接在,下侧滑杆(4‑10)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的两个矩形镂空槽内,下侧滑杆(4‑10)间隙配合连接在内侧镂空腔(4‑18)内,手动推杆(4‑8)的前端转动连接在铰接转子(4‑20)的左端,推簧(4‑6)套接在前端柱形滑杆(4‑15)上,推簧(4‑6)设置在限位板(4‑16)和下侧支架(4‑4)的外壁之间,弹簧固定端子本体(2‑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滑动固定板(4‑2)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陆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陆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89690.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