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的自动清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5986.7 | 申请日: | 2018-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2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华;杨保佐;李晓冬;司洪波;孙云栋;赵国威;杨志勇;刘彬;刘爱云;李凌云;张坤;郭启峰;周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庆云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10 | 分类号: | H02S40/10;B08B1/00;B08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谷孝东 |
地址: | 2537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的自动清理方法,使用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可调式清理装置,包括传动外壳、动力装置、主动装置、从动装置、换向装置、清理辊筒;所述清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安装;步骤2,所述主动粗筒、主动细筒单向转动;步骤3,毛刷辊筒向左行进与向右转向:步骤3.1,所述毛刷辊筒向左行进;步骤3.2,所述毛刷辊筒向右换向;步骤4,毛刷辊筒向右行进与向左转向:步骤4.1,所述毛刷辊筒向右行进;步骤4.2,毛刷辊筒向左转向。所述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可调式清理装置,通过安装夹板即可安装在光伏发电板上;所述毛刷辊筒可以自动换向并往复移动,对光伏发电板进行清理;还可以设置两种工况,调节右行状态下毛刷辊筒的移动速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网 光伏发 电板 自动 清理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的自动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可调式清理装置,包括传动外壳(1)、动力装置(2)、主动装置(3)、从动装置(4)、换向装置(5)、清理辊筒(6);所述所述传动外壳(11)包括:外壳本体(11),空心矩形体状,所述外壳本体(11)上端面后半部分沿左右方向成型有调节上孔(11a),所述外壳本体(11)左端面后半部分成型有输入左孔(11b),所述输入左孔(11b)孔壁周向均布有棘齿凹槽,所述外壳本体(11)内腔左端面与输入左孔(11b)对应处还设有空心矩形状的小传动箱(11c);右置支架(12),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右端面后半部分,所述右置支架(12)右端下方成型有右置纵板(12a),所述右置纵板(12a)下端面左侧下端向左成型有右置芯轴(12b),所述右置纵板(12a)左端面中部向左成型有限位横杆(12c);安装夹板(13),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右端面前半部分,所述安装夹板(13)下端面成型有用以夹持光伏发电板(7)的凹槽;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横轴动力装置(21),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输入左孔(11b)内的动力横轴(21a)、设在所述动力横轴(21a)右端位于所述小传动箱(11c)内的横轴锥轮(21b)、位于所述动力横轴(21a)侧壁并与所述棘齿凹槽配合进而拘限动力横轴(21a)单向转动的弹性棘齿(21c)、设在所述动力横轴(21a)左端用以驱动动力横轴(21a)转动的动力输入装置(21d);纵轴动力装置(22),包括可转动的贯穿所述小传动箱(11c)上端面设置的动力纵轴(22a)、设在所述动力纵轴(22a)下端并与所述横轴锥轮(21b)传动连接的纵轴锥轮(22b)、设在所述动力纵轴(22a)上端的矩形插键(22c)、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矩形插键(22c)上的动力锥轮(22d)、绕接在所述矩形插键(22c)上并位于动力锥轮(22d)下方的第一压簧(22e);所述主动装置(3)包括:纵移滑架(31),包括沿左右方向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前半部分上方的滑架横杆(31a),所述滑架横杆(31a)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只滑架套筒(31b),每只滑架套筒(31b)下端成型有套筒锥头(31c),每只滑架套筒(31b)上端可滑动的插设有套筒插杆(31d),所述套筒插杆(31d)固定在所述外壳本体(11)上壁,每只套筒插杆(31d)位于滑架套筒(31b)上方的部分还绕接有第二压簧(31e);主动芯轴(32),包括设在位于左侧的滑架套筒(31b)后端面下方的主动支架(32a)、设在所述主动支架(32a)右端的主动轴体(32b)、设在所述主动轴体(32b)外壁上的第一限位环(32c);主动辊筒(33),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主动轴体(32b)上主动粗筒(33a)、设在所述主动粗筒(33a)内壁并与所述第一限位环(32c)配合的主动环槽(33b)、设在所述主动粗筒(33a)左端面并与动力锥轮(22d)传动连接的输出锥轮(33c)、设在所述主动粗筒(33a)右端的主动细筒(33d);所述从动装置(4)包括:从动芯轴(41),包括设在所述小传动箱(11c)右端面后半部分的从动轴体(41a)、还包括设在所述从动轴体(41a)外壁上的第二限位环(41b);从动辊筒(42),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从动轴体(41a)上的从动粗筒(42a)、设在所述从动粗筒(42a)内壁上并与所述第二限位环(41b)配合的从动环槽(42b)、设在所述从动粗筒(42a)右端的从动细筒(42c)、设在所述从动细筒(42c)右端的矩形插杆(42d),所述从动粗筒(42a)与所述主动粗筒(33a)传动连接;驱动螺杆(43),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设置,所述驱动螺杆(43)左端设有与所述矩形插杆(42d)传动配合的矩形插孔,所述驱动螺杆(43)右端设有与所述右置芯轴(12b)可转动的插接配合的圆形插孔;所述换向装置(5)包括:换向拉杆(51),包括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右端面设置的拉杆本体(51a)、设在所述拉杆本体(51a)右端的换向横板(51b)、设在所述换向横板(51b)右端并与所述限位横杆(12c)插接配合的限位插孔(51c)、设在所述换向横板(51b)下端面的换向凹槽(51d)、设在所述拉杆本体(51a)位于外壳本体(11)内腔部分前端面的前置插板(51e)、设在所述前置插板(51e)前端上方的卡止锥头(51f),所述卡止锥头(51f)与位于右侧的套筒锥头(31c)抵接;纵杆支架(52),包括设在所述拉杆本体(51a)左端上方的支架纵杆(52a)、设在所述支架纵杆(52a)上端左侧的支架横板(52b)、沿纵向贯穿所述支架横板(52b)设置的插杆纵孔(52c),所述插杆纵孔(52c)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只限位侧孔(52d);切换纵杆(53),包括经由调节上孔(11a)后插设在所述插杆纵孔(52c)内的纵杆本体(53a),所述纵杆本体(53a)左侧设有与所述限位侧孔(52d)插接配合的限位插块(53b),所述纵杆本体(53a)上还绕接有第三压簧(53c),所述第三压簧(53c)下端与所述限位插块(53b)抵接而上端与外壳本体(11)上端面抵接;传动小辊(54),包括设在所述纵杆本体(53a)左侧下方的小辊芯轴(54a)、设在所述小辊芯轴(54a)上的小辊圆环(54b)、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小辊圆环(54b)上并用以与所述主动细筒(33d)、从动粗筒(42a)传动连接的小辊本体(54c);传动大辊(55),包括设在所述纵杆本体(53a)右侧下方的大辊芯轴(55a)、设在所述大辊芯轴(55a)右端的大辊圆环(55b)、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大辊圆环(55b)上并用以与所述主动细筒(33d)、从动细筒(42c)传动连接的大辊本体(55c);所述清理辊筒(6)包括:从动螺母(61),螺接在所述驱动螺杆(43)上,所述从动螺母(61)上端插入所述换向凹槽(51d)内;复位压簧(62),设有两只,所述从动螺母(61)上端位于所述换向凹槽(51d)内的部分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只复位压簧(62);毛刷辊筒(63),设在所述从动螺母(61)下方,所述毛刷辊筒(63)抵靠在光伏发电板(7)前端面;所述清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安装:将所述安装夹板(13)安装在光伏发电板(7)上沿;所述毛刷辊筒(63)贴设在所述光伏发电板(7)前端面;步骤2,所述主动粗筒(33a)、主动细筒(33d)单向转动:所述动力输入装置(21d)驱动所述动力横轴(21a)、横轴锥轮(21b)单向转动;所述横轴锥轮(21b)驱动所述动力纵轴(22a)、矩形插键(22c)、动力锥轮(22d)单向转动;所述动力锥轮(22d)受所述第一压簧(22e)作用进而能够在输出锥轮(33c)纵向移动时与其传动连接,所述动力锥轮(22d)驱动所述输出锥轮(33c)、主动粗筒(33a)、主动细筒(33d)单向转动;步骤3,毛刷辊筒(63)向左行进与向右转向:步骤3.1,所述毛刷辊筒(63)向左行进:常态下,所述卡止锥头(51f)抵靠在所述套筒锥头(31c)右下方,所述第二压簧(31e)驱动所述滑架套筒(31b)、套筒锥头(31c)、滑架横杆(31a)下行,带动所述主动芯轴(32)、主动辊筒(33)下行,所述主动粗筒(33a)与所述从动粗筒(42a)接触并传动连接;所述从动粗筒(42a)、矩形插杆(42d)、驱动螺杆(43)单向转动;所述驱动螺杆(43)驱动所述驱动螺母(61)、复位压簧(62)、毛刷辊筒(63)向左行进,直至位于左侧的复位压簧(62)抵接在所述换向凹槽(51d)左侧;步骤3.2,所述毛刷辊筒(63)向右换向:由于所述套筒锥头(31c)对所述卡止锥头(51f)的阻力使得所述换向装置(5)不能被复位压簧(62)抵接时即刻向左移动,所述驱动螺母(61)、复位压簧(62)持续左行使得所述复位压簧(62)对换向凹槽(51d)的弹力持续增大直至达到临界值,所述复位压簧(62)舒张进而驱动所述换向装置(5)左移:首先,所述卡止锥头(51f)向左移动并作用于所述套筒锥头(31c)的右半部分,使得所述套筒锥头(31c)、滑架套筒(31b)、滑架横杆(31a)、主动芯轴(32)、主动辊筒(33)上行,避免与所述传动小辊(54)干涉;然后,当所述卡止锥头(51f)越过所述套筒锥头(31c)后,所述传动小辊(54)左移直至其与所述从动粗筒(42a)右侧传动连接,所述所述第二压簧(31e)驱动所述套筒锥头(31c)、滑架套筒(31b)、滑架横杆(31a)、主动芯轴(32)、主动辊筒(33)下行,所述传动小辊(54)与所述主动细筒(33d)下沿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小辊(54)的介入使得所述从动粗筒(42a)、驱动螺杆(43)的传动方向与步骤3.1中相反,所述毛刷辊筒(63)向右转向;步骤4,毛刷辊筒(63)向右行进与向左转向:步骤4.1,所述毛刷辊筒(63)向右行进:所述驱动螺杆(43)驱动所述驱动螺母(61)、复位压簧(62)、毛刷辊筒(63)向右行进,直至位于左侧的复位压簧(62)抵接在所述换向凹槽(51d)右侧;步骤4.2,毛刷辊筒(63)向左转向:由于所述套筒锥头(31c)对所述卡止锥头(51f)的阻力使得所述换向装置(5)不能被复位压簧(62)抵接时即刻向右移动,所述驱动螺母(61)、复位压簧(62)持续右行使得所述复位压簧(62)对换向凹槽(51d)的弹力持续增大直至达到临界值,所述复位压簧(62)舒张进而驱动所述换向装置(5)右移:首先,所述卡止锥头(51f)向右移动并作用于所述套筒锥头(31c)的左半部分,使得所述套筒锥头(31c)、滑架套筒(31b)、滑架横杆(31a)、主动芯轴(32)、主动辊筒(33)上行,避免与所述传动小辊(54)干涉;然后,当所述卡止锥头(51f)越过所述套筒锥头(31c)后,所述传动小辊(54)右移进而与所述主动细筒(33d)、从动粗筒(42a)脱离接触;所述第二压簧(31e)驱动所述滑架套筒(31b)、套筒锥头(31c)、滑架横杆(31a)下行,带动所述主动芯轴(32)、主动辊筒(33)下行,所述主动粗筒(33a)与所述从动粗筒(42a)接触并传动连接,此时所述从动粗筒(42a)、驱动螺杆(43)的传动方向与步骤3.1中相同,所述毛刷辊筒(63)完成向左转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庆云县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庆云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2598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