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GIS的管廊虚拟施工现场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9132.4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3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古杰;李长太;朱凯泽;桂苗苗;邱聪;林皓平;许淑恒;游元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建研建筑产业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E02D29/045;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张迪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GIS的管廊虚拟施工现场构建方法。通过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施工阶段中,地下管廊项目场地周围环境的建立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结构主体、管线等内容的模型建立,并将模型融入到GIS平台,将BIM技术与GIS技术相互融合。该方法将BIM技术与GIS技术合理地运用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清晰地展示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虚拟施工环境周围状况,更好地解决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施工环境周围与既有环境的关系问题,将BIM技术运用于全生命期的施工中,体现了BIM模型可视化等优点,将GIS技术巧妙地融合在运用BIM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同时也为后期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运营维护运用BIM、GIS技术奠定基础。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综合管廊 施工环境 施工现场 虚拟 构建 管廊 地下管廊 关系问题 技术运用 模型建立 施工阶段 项目结构 运营维护 可视化 生命期 融合 清晰 融入 施工 展示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BIM‑GIS的管廊虚拟施工现场构建方法,其适用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施工阶段,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施工环境周围的范围及建模内容;步骤2,确定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模内容及建模原则;步骤3,查阅施工临建场地规范要求并确定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施工场地的建模内容;步骤4,建立所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施工环境周围既有建、构筑物模型、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以及施工现场场地布置的BIM模型;步骤5,获取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BIM模型相关的GIS图像信息;步骤6,建立BIM技术与GIS技术相结合的BIM‑GIS数据平台;步骤7,将所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施工环境周围既有建、构筑物模型、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以及施工现场场地布置的BIM模型集成至BIM‑GIS数据平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建研建筑产业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建研建筑产业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06913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