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乙烯球阀的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0946.0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4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邹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星沙新奥燃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L5/00;G01M3/28 |
代理公司: | 11777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德胜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烯球阀的检测设备,涉及阀门检测的技术领域,至少包括底座、扭矩传感器和电机,所述底座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所述扭矩传感器位于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扭矩传感器的中心轴线为纵向,扭矩传感器的下端通过电机驱动旋转,上端固定有一阀杆连接块,所述阀杆连接块的顶部开设有一可与球阀阀杆卡接的条形槽,上底板的上表面上设有一个球阀定位机构,所述球阀定位机构包括一个左定位座和一个右定位座,左定位座上设有用于定位球阀左接管的左定位卡口,右定位座上设有用于定位球阀右接管的右定位卡口。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利用扭矩扳手直接检测聚乙烯球阀扭矩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精度较高、操作方便的聚乙烯球阀检测设备。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球阀 扭矩传感器 定位座 检测设备 上底板 定位机构 定位卡口 定位球 下底板 阀杆 球阀 底座 接管 电机驱动 阀门检测 扭矩扳手 球阀阀杆 上端固定 直接检测 中心轴线 上表面 条形槽 卡接 下端 电机 | ||
【主权项】:
1.一种聚乙烯球阀的检测设备,至少包括底座(1)、扭矩传感器(2)和电机(20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上底板(101)和下底板(102),上底板(101)位于下底板(102)上方且上底板(101)和下底板(102)之间通过若干立柱固定;所述扭矩传感器(2)位于上底板(101)和下底板(102)之间,扭矩传感器(2)的中心轴线为纵向,扭矩传感器(2)的下端通过电机(203)驱动旋转,上端固定有一阀杆连接块(201),所述阀杆连接块(201)的顶部开设有一可与球阀阀杆(901)卡接的条形槽(202),所述上底板(101)上开设有用于阀杆连接块(201)穿过的通口,上底板(101)的上表面上设有一个球阀定位机构(3),所述球阀定位机构(3)包括一个左定位座(301)和一个右定位座(302),所述左定位座(301)和右定位座(302)分别位于阀杆连接块(201)的左右两侧,左定位座(301)上设有用于定位球阀(9)左接管的左定位卡口(303),右定位座(302)上设有用于定位球阀(9)右接管的右定位卡口(304);/n所述上底板(101)和下底板(102)之间设有一大齿轮(204),所述大齿轮(204)与扭矩传感器(2)下端固定且与扭矩传感器(2)同轴设置;/n所述上底板(101)的上侧设有一个用于给球阀(9)左腔加压的加压机构(4),以及一个用于测试球阀(9)右腔气压的测压机构(5),所述加压机构(4)位于左定位座(301)的左侧,所述测压机构(5)位于右定位座(302)的右侧;/n所述加压机构(4)包括一左转向器(401)、一储压气缸(8)和一左密封结构(6),/n所述左转向器(401)包括一纵向设置的左输入轴(402)和一横向设置的左输出轴(403),左输入轴(402)和左输出轴(403)在左转向器(401)内部通过锥形齿轮啮合,左输入轴(402)的下端贯穿上底板(101)设置且下端固定有一左小齿轮(205),所述左小齿轮(205)与大齿轮(204)啮合;左输入轴(402)的上端同轴连接有一加压丝杆(404),所述加压丝杆(404)上螺合有一可沿着加压丝杆(404)作上下移动的加压丝杆螺母(405);所述左输出轴(403)靠近左定位座(301)的一段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左输出轴(403)上螺合有与第一外螺纹匹配的第一丝杆螺母(406);/n所述储压气缸(8)通过一支架设于左转向器(401)上方,储压气缸(8)包括一两端通口的管状缸体(801)、一主动活塞(802)和一从动活塞(802),所述缸体(801)纵向设置,缸体(801)的中心轴线与加压丝杆(404)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主动活塞(802)和从动活塞(802)均设于缸体(801)内腔且均与缸体(801)内壁滑动密封配合,从动活塞(802)位于主动活塞(802)上方,主动活塞(802)底面通过一储压活塞杆(804)与加压丝杆螺母(405)连接,从动活塞(802)顶面与缸体(801)内腔顶面之间设有第一弹簧(805),从动活塞(802)上设有一贯穿从动活塞(802)上下底面的储压出气孔(806);/n所述左密封结构(6)包括从左往右依次包括左驱动板(601)、推压板(602)和左密封盖(603),所述左驱动板(601)与第一丝杆螺母(406)固定并可随第一丝杆螺母(406)作左右平移,左驱动板(601)和推压板(602)之间通过若干左连杆(604)固定连接,所述推压板(602)和左密封盖(603)之间通过若干第二弹簧(605)弹性连接,/n所述左密封盖(603)呈横置的圆柱状,左密封盖(603)的右端沿其轴线设有用于球阀(9)左接管伸入的左插口(607),所述左插口(607)的底面贯穿至左密封盖(603)的左端面设有加压充气孔(619),左插口(607)的开口处设有一左密封圈(608)和一左压环(606),所述左压环(606)可在左插口(607)内沿着左插口(607)的中心轴线平移,所述左插口(607)内设有沿左密封盖(603)的中心轴线呈扩开状的第一左环形斜面(609),所述左压环(606)的左端设有沿左压环(606)的中心轴线呈扩开状的第二左环形斜面(610),所述第一左环形斜面(609)与第二左环形斜面(610)之间形成用于定位左密封圈(608)且呈环形的左密封圈定位槽(611),所述左密封圈(608)位于左密封圈定位槽(611)内,左压环(606)的右端伸出于左密封盖(603)的右端面;/n所述推压板(602)的下侧设有一气路连通器(612),所述气路连通器(612)包括连通器外筒(613)、连通器活塞(614)和连通器活塞杆(616),所述连通器外筒(613)的外壁与推压板(602)固定,连通器外筒(613)的中心轴线与左密封盖(603)的中心轴线平行,连通器外筒(613)的两端通口,所述连通器活塞(614)设于连通器外筒(613)内且与连通器外筒(613)的内壁为滑动密封配合,所述连通器活塞杆(616)的一端与连通器活塞(614)的右侧面固定,另一端穿过连通器外筒(613)的右通口伸于连通器外筒(613)的外侧,且连通器活塞杆(616)与连通器外筒(613)的右通口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连通器活塞(614)的左侧面与连通器外筒(613)的内孔一端之间设有活塞回复弹簧(615);所述连通器外筒(613)上贯穿内外壁设有连通器进气孔(618)和连通器出气孔(617),所述连通器出气孔(617)位于连通器活塞(614)的左侧且连通器出气孔(617)通过气管与左密封盖(603)的加压充气孔(619)连通,所述连通器进气孔(618)位于连通器活塞(614)的右侧且连通器进气孔(618)通过气管与从动活塞(802)的储压出气孔(806)连通;所述连通器活塞(614)可滑动至连通器出气孔(617)的左侧;/n所述测压机构(5)包括一右转向器(501)、一压力表(502)和一右密封结构(7),所述右转向器(501)包括一纵向设置的右输入轴(503)和一横向设置的右输出轴(504),右输入轴(503)和右输出轴(504)在右转向器(501)内部通过锥形齿轮啮合,右输入轴(503)的下端贯穿上底板(101)设置且下端固定有一右小齿轮(206),所述右小齿轮(206)与大齿轮(204)啮合;所述右输出轴(504)靠近右定位座(302)的一段上设有第二外螺纹,右输出轴(504)上螺合有与第二外螺纹匹配的第二丝杆螺母(505);/n所述右密封结构(7)包括从左往右依次包括右密封盖(701)和右连接板(702),所述右密封盖(701)与右连接板(702)之间通过若干右连杆(703)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板(702)与第二丝杆螺母(505)固定连接并可随第二丝杆螺母(505)作左右平移;/n所述右密封盖(701)呈横置的圆柱状,右密封盖(701)的左端沿其轴线设有用于球阀(9)右接管伸入的右插口(705),所述右插口(705)的底面贯穿至右密封盖(701)的右端面设有测压气孔(710),右插口(705)的开口处设有一右密封圈(706)和一右压环(704),所述右压环(704)可在右插口(705)内沿着右插口(705)的中心轴线平移,所述右插口(705)内设有沿右密封盖(701)的中心轴线呈扩开状的第一右环形斜面(708),所述右压环(704)的右端设有沿右压环(704)的中心轴线呈扩开状的第二右环形斜面(707),所述第一右环形斜面(708)与第二右环形斜面(707)之间形成用于定位右密封圈(706)且呈环形的右密封圈定位槽(709),所述右密封圈(706)位于右密封圈定位槽(709)内,右压环(704)的左端伸出于右密封盖(701)的左端面;所述压力表(502)通过支架固定在上底板(101)上,压力表(502)测压接口通过气管与右密封盖(701)的测压气孔(710)连接。/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星沙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星沙新奥燃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96094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