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隧道超欠挖控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68924.1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0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欣;袁帅;刘松涛;张京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G06F30/13;G06F30/23;F42D1/00;F42D3/04 |
代理公司: | 11203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3002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隧道超欠挖控制的方法,将全智能凿岩台车与用户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实现了凿岩台车在隧道内精确定位与多臂同步姿态调整,多钻臂自动工作,自动测量隧道周边轮廓和定位炮孔位置。超前水平钻探地质探测数据结合BIM技术分析,进行地质分析,并依据钻爆设计,与植入的钻爆设计方案进行匹配,结合爆破人员施工经验,对钻爆设计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与LS‑DYNA程序相结合进行钻爆模拟,从而制定最佳钻爆方案。凿岩台车钻爆按方案进行钻孔,严格控制超欠挖,实现了隧道开挖施工现场人员、机械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从而实现隧道超欠挖的控制。 | ||
搜索关键词: | 凿岩台车 隧道 隧道开挖施工 中央处理器 自动化管理 地质分析 地质探测 动态调整 技术分析 炮孔位置 施工经验 数据结合 水平钻探 隧道周边 用户终端 姿态调整 自动测量 全智能 植入的 智能化 多臂 钻臂 钻孔 匹配 爆破 超前 制定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BIM隧道超欠挖控制的方法,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包括全智能凿岩台车控制装置和中央处理系统;/n其特征在于:按照隧道地质方面设计,在中央处理系统中制作隧道BIM模型;/n对中央处理器的中央处理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中央处理系统中的BIM模型包括地质分析模块、钻爆方案选择模块和钻爆模拟模块;/n采集装置(1)包括扭矩传感仪(2)、地质雷达探测仪(5)、红外探水探测仪,扭矩传感仪(2)安装在凿岩台车钻杆末端;红外探水探测仪、扭矩传感仪(2)、地质雷达探测仪(5)均通过数据线(3)与数据采集器(4)相连接,数据采集器(4)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采集装置(1)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6);/n施工前人工手持地质雷达探测仪(5)对隧道掌子面进行扫描,并采集隧道掌子面三维数据,扫描完毕后,启动凿岩台车进行探测孔施工;探测孔打设完毕后,采集装置(1)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数据线(3)传输至数据采集器(4),数据采集器(4)通过无线传输将采集装置(1)采集到的隧道掌子面三维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6);/n中央处理器(6)中的地质分析模块,根据扭矩传感仪(2)传来的扭矩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阻力值,根据阻力值,计算出围岩硬度;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中的TSP和地质素描,以及地质雷达探测仪(5)、红外探水探测仪探测到的数据将围岩情况、地层岩性信息传输至地质分析模块,围岩情况、地层岩性信息包括围岩走向、倾向、倾角、页理发育情况、节理及围岩渗漏水情况,在地质分析模块中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数据传输至钻爆方案选择模块;/n钻爆方案选择模块,将分析数据与植入的钻爆方案进行匹配,并将匹配结果输入到钻爆方案调整模块;/n钻爆方案调整模块,根据地质分析模块所得到的围岩信息,针对输出的钻爆方案,不断调整掏槽眼、周边眼、底板眼、掘进眼的角度以及深度,调整各类孔药量分配,调整爆破网络设计影响爆破效果的因素,并将每一次的调整结果的数据传输至钻爆模拟模块;/n钻爆模拟模块,即与LS-DYNA程序相结合,通过钻爆模拟模块进行钻爆模拟实验,经过数次实验对比爆破后的效果,确定最佳钻爆方案。/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86892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