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镉污染河道水体及底泥的磁性微球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5036.3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5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浩;王宇辰;张晓蕊;仇婷;张志斌;曹国勋;夏四清;林建伟;朱广伟;孙翠珍;张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1/00;C02F101/20;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王书刚 |
地址: | 250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铜镉污染河道水体及底泥的磁性微球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铁酸锰/壳聚糖磁性复合微球;(2)利用磁性复合微球修复铜镉污染河道:①对河道污染水体的吸附处理,将铁酸锰/壳聚糖磁性复合微球置于网袋在污染河道中移动,吸附水体中的铜镉离子;②对河道污染底泥的修复处理:a.污染底泥原位处理,将磁性复合微球在封闭环境内完成吸附作业;b.污染底泥绞吸异位处理:当污染底泥不适用原位处理时,通过绞吸将污染底泥抽到岸边再进行处理;c.污染底泥异位固化处理:将吸附反应池排出的泥水进行污泥干化处理;(3)吸附饱和的磁性复合微球再生。本发明工艺简单、实用性强、治理效果好,原料易得,可再生,不产生二次污染。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河道 水体 磁性 修复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铜镉污染河道水体及底泥的磁性微球修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铁酸锰/壳聚糖磁性复合微球:①将壳聚糖溶于体积分数为2‑4%的稀醋酸溶液中,得到壳聚糖浓度为10‑20mg/L的壳聚糖溶液;②将步骤①得到的壳聚糖按铁酸锰与壳聚糖质量比为0.2‑0.6:1加入铁酸锰,放入超声清洗仪中,35‑45℃下80‑120W超声处理10‑20分钟,使铁酸锰在溶液中分散均匀,得到铁酸锰溶液;③将步骤②得到的铁酸锰溶液滴加到质量浓度为1‑3%的NaOH溶液中,铁酸锰溶液与NaOH溶液体积比为0.2‑0.3:1,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20‑30%的戊二醛溶液,NaOH溶液与戊二醛溶液的体积比为1:0.02‑0.03,静置10‑14小时;④用磁铁分离步骤③中的产物,用无水乙醇清洗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60℃烘箱中干燥11‑13小时,得到铁酸锰/壳聚糖磁性复合微球;(2)利用铁酸锰/壳聚糖磁性复合微球修复铜镉污染河道:①对河道污染水体的吸附处理:对于铜镉污染的河道水体,将铁酸锰/壳聚糖磁性复合微球装入1000‑1500目尼龙网袋中,将尼龙网袋在污染河道水体中移动,吸附水体中的铜镉离子;②对河道污染底泥的修复处理:a.污染底泥原位处理:当铜或镉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厚度小于40cm且泥质松软时,将铁酸锰/壳聚糖磁性复合微球在封闭环境内完成吸附作业;b.污染底泥绞吸异位处理:当污染底泥不适用原位固化处理时,通过绞吸将污染底泥抽到岸边再进行处理;将绞吸上来的含重金属泥水泵入到河岸边的底泥临时固化场地,临时固化场地的底部及四周进行防渗处理,在临时固化场地将疏浚底泥进行筛分处理后,去除2‑5mm以上的砂石杂物,剩余泥水则排入装填有磁性复合微球的吸附反应池,在吸附反应池内进行吸附处理。c.污染底泥异位固化处理:将吸附反应池排出的泥水在临时干化场地干化至含水率为20‑30%,向干化的底泥中按5‑20%的重量比例添加铁酸锰/壳聚糖磁性复合微球,并搅拌充分混合,固化后进行污泥干化处理;(3)吸附饱和的铁酸锰/壳聚糖磁性复合微球再生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81503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