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表-地下水交互带污染物穿透的智能控制实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3901.5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8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代朝猛;刘曙光;周辉;朱晏立;黄钟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表‑地下水交互带污染物穿透的智能控制实验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多通道蠕动泵、集成传感器、填料柱体、地表水位控制装置、部分收集器、振动手柄和地下水控制装置。电脑为控制中心,多通道蠕动泵可控制多条进水软管,填料柱体上下及筒壁进出水口均设集成传感器,部分收集器进行定时定数量的样本收集。本发明装置可实现对地表、地下水位的控制,动态模拟地表‑地下水交互补给以及污染物的宏观及微观运移过程,最后进行对目标溶液穿透填料柱后滤出液的关键参数定性定量的分析。本发明有效地弥补了地下水不可视性、检测困难的缺陷,可以很直观的刻画地表‑地下水交互作用以及监测重金属运移过程。装置系统集成化、自动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方便操作适于推广。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水 地表 填料柱 多通道蠕动泵 集成传感器 污染物 控制中心 实验系统 智能控制 穿透的 收集器 地下水控制 应用范围广 地表水位 地下水位 动态模拟 方便操作 关键参数 交互作用 进出水口 进水软管 控制装置 目标溶液 样本收集 振动手柄 装置系统 集成化 可控制 可视性 滤出液 有效地 重金属 筒壁 穿透 补给 定性 自动化 微观 直观 刻画 监测 检测 宏观 电脑 分析 | ||
【主权项】:
1.一种地表‑地下水交互带污染物穿透的智能控制实验系统,包括控制中心(1)、多通道蠕动泵(3)、地表水位控制装置、填料柱体(11)、部分收集器(12)、地下水位控制装置(13)、水箱(14)、升降机(15)、振动手柄(16)和集成传感器(17),其特征在于:控制中心(1)连接多通道蠕动泵(3),多通道蠕动泵(3)进水口通过若干根第一软管抽取目标溶液(2),多通道蠕动泵(3)通过第二软管连接填料柱体(11)顶部,在控制中心(1)的控制下,多通道蠕动泵(3)通过第一软管抽取目标溶液(2),通过第二软管以设定流速穿透填料柱体(11);填料柱体(11)的上部、下部及筒壁的进出口处均设置有集成传感器(17),填料柱体(11)内部上端安装有地表水位控制装置,当需要进行模拟地表水实验时,使用地表水位控制装置;填料柱体(11)的底部连接集成传感器(17),集成传感器(17)连接控制中心(1),目标溶液(2)穿透填料柱体(11)前后的部分理化特性被集成传感器(17)收集,集成传感器(17)收集的数据能够及时地反映到控制中心(1)上进行处理,穿透后的滤出液通过第三软管连接部分收集器(12),通过部分收集器(12)进行水样的收集,最后人工取样封存,留待测样,填料柱体(11)内部下端连接有地下水位控制装置(13),当需要模拟地下水实验时,使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13);所述填料柱体(11)为可拆卸式有机玻璃柱,有机玻璃柱两端对称,顶部与底部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对应安装有相应尺寸的透水石,填料柱体(11)底部一侧设有振动手柄(16),使用时,先将填料柱体(11)的基座放好,填料柱体有机玻璃盖凹槽上相应的位置处安装好透水石,填料过程中,多通道蠕动泵(3)工作以不破坏填料柱体(11)稳定的流速为基准,多通道蠕动泵(3)通过第一软管进水,并配合振动手柄(16),保证填料过程无气泡产生,当要求填料体饱和时,使用此操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67390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