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双水相分离提取ε-聚赖氨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65459.4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6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升;毛忠贵;马玉;张建华;张宏建;王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9/10 | 分类号: | C08G69/10 |
代理公司: | 23211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双水相分离提取ε‑聚赖氨酸的方法,属于提取分离技术领域。本发明运用有机溶剂/无机盐双水相体系,提供了一种既能够减少废水产生、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提取成本,又具有提取回收率高、提取成品纯度高等优势的ε‑聚赖氨酸(ε‑PL)提取方法,采用此方法分离提取ε‑聚赖氨酸,回收率可高达98%以上,相较于传统离子交换提取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 | ||
搜索关键词: | 聚赖氨酸 分离提取 回收率 简化操作步骤 无机盐 双水相体系 成品纯度 离子交换 提取分离 有机溶剂 废水 | ||
【主权项】:
1.一种分离提取ε-聚赖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处理ε-聚赖氨酸发酵液,去除ε-聚赖氨酸发酵液中的菌体,获得发酵液清液;处理发酵液清液,使得其pH值为4.0,获得ε-聚赖氨酸料液;在ε-聚赖氨酸料液中先加入NaCl,使得NaCl的质量比终浓度为10%,然后再加入乙醇,使得乙醇的质量比终浓度为10%,得到双水相体系;将得到的双水相体系静置分相后进行上下相分离,得到上相和下相;将得到的上相进行处理,回收有机溶剂并提取ε-聚赖氨酸;/n或者,所述方法为处理ε-聚赖氨酸发酵液,去除ε-聚赖氨酸发酵液中的菌体,获得发酵液清液;处理发酵液清液,使得其pH值为11.0,获得ε-聚赖氨酸料液;在ε-聚赖氨酸料液中先加入K2HPO4,使得K2HPO4的质量比终浓度为30%,然后再加入丙酮,使得丙酮的质量比终浓度为30%,得到双水相体系;将得到的双水相体系静置分相后进行上下相分离,得到上相和下相;将得到的上相进行处理,回收有机溶剂并提取ε-聚赖氨酸;/n或者,所述方法为处理ε-聚赖氨酸发酵液,去除ε-聚赖氨酸发酵液中的菌体,获得发酵液清液;处理发酵液清液,使得其pH值为10.0,获得ε-聚赖氨酸料液;在ε-聚赖氨酸料液中先加入(NH4)2SO4或Na2CO3,使得(NH4)2SO4或Na2CO3的质量比终浓度为20%,然后再加入正丙醇,使得正丙醇的质量比终浓度为20%,得到双水相体系;将得到的双水相体系静置分相后进行上下相分离,得到上相和下相;将得到的上相进行处理,回收有机溶剂并提取ε-聚赖氨酸;/n或者,所述方法为处理ε-聚赖氨酸发酵液,去除ε-聚赖氨酸发酵液中的菌体,获得发酵液清液;处理发酵液清液,使得其pH值为7.0,获得ε-聚赖氨酸料液;在ε-聚赖氨酸料液中先加入CaCl2,使得CaCl2的质量比终浓度为20%,然后再加入正丙醇,使得正丙醇的质量比终浓度为20%,得到双水相体系;将得到的双水相体系静置分相后进行上下相分离,得到上相和下相;将得到的上相进行处理,回收有机溶剂并提取ε-聚赖氨酸;/n或者,所述方法为处理ε-聚赖氨酸发酵液,去除ε-聚赖氨酸发酵液中的菌体,获得发酵液清液;处理发酵液清液,使得其pH值为9.0,获得ε-聚赖氨酸料液;在ε-聚赖氨酸料液中先加入KH2PO4,使得KH2PO4的质量比终浓度为20%,然后再加入正丙醇,使得正丙醇的质量比终浓度为20%,得到双水相体系;将得到的双水相体系静置分相后进行上下相分离,得到上相和下相;将得到的上相进行处理,回收有机溶剂并提取ε-聚赖氨酸;/n所述ε-聚赖氨酸发酵液是利用产ε-聚赖氨酸菌进行发酵得到的。/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56545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