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和RFID建筑施工风险源识别与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2958.5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4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邓军;徐海峰;李俊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10/06;G06Q50/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的是基于BIM和RFID建筑施工风险源识别与管理方法,利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并结合移动端的Iban人工实时上传以及固定端的监测点回传来形成一个施工过程全覆盖的风险源收集方法,再构建风险源信息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源进行危险重要性排序,建立该系统最为核心的BIM风险源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智能预警系统,利用RFID技术实时定位风险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追踪,以确保对工程不造成危害。此外还可以利用FUZOR软件的二维码技术随时识别身边的风险源,避免事故发生。本发明解决了建筑施工领域风险源信息遗漏、管理效率低的缺点,具有对风险源信息的智能分析、动态管理和预警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风险源 风险源识别 建筑施工 施工过程 建筑施工领域 无线射频技术 智能预警系统 层次分析法 二维码技术 处理措施 动态管理 管理系统 管理效率 实时定位 实时上传 事故发生 信息模型 信息遗漏 预警功能 智能分析 监测点 全覆盖 构建 排序 追踪 管理 移动 | ||
【主权项】:
1.基于BIM和RFID建筑施工风险源识别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采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收集施工现场风险源,并上传;S2:根据步骤S1收集的施工现场风险源,建立动态风险源数据库,并根据风险源编码规则构建风险源编码数据库;S3:创建BIM风险源管理系统,建立风险源信息模型;S4: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风险源危险值;S5:在BIM风险源管理系统设置预警值,构建智能预警系统;S6:建立风险源实时追踪监控终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9295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发卡机
- 下一篇:一种样品管的摆放信息录入方法及装置、旋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