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基底部膨胀土复合桩基的抗隆起设计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424760.3 申请日: 2018-05-07
公开(公告)号: CN108589434B 公开(公告)日: 2019-07-26
发明(设计)人: 陈伟志;李安洪;李宁;姚裕春;叶世斌;曾永红;郭在旭;张耀;曾锐;林东升;朱曦;姜雷;李高明;贾坤;张力言;庄颖茜;雷洋;李必贤;吕婷;杨广元 申请(专利权)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E01B2/00 分类号: E01B2/00
代理公司: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代理人: 王建国
地址: 610031***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路基底部膨胀土复合桩基的抗隆起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设计目标;勘察岩土参数;初选并确定复合桩基参数;确定计算参数;路基顶面隆起量计算;确定复合桩基设计参数。本发明综合考虑复合桩基置换作用、侧表锚固作用及路基填土消能效应三大因素,在以路基顶面隆起量为设计控制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能够科学合理的开展膨胀土复合桩基的抗隆起设计,有效控制了地基加固工程数量,达到减少铁路建设成本的目标,弥补了规范存在的空白,适应实际工程需要。
搜索关键词: 复合桩基 隆起 膨胀土 路基顶面 路基 地基加固工程 计算参数 控制目标 路基填土 锚固作用 设计参数 设计目标 实际工程 铁路建设 岩土参数 有效控制 综合考虑 消能 初选 置换
【主权项】:
1.一种路基底部膨胀土复合桩基的抗隆起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设计目标根据高速铁路变形控制要求,确定铁路路基(M)顶面的允许隆起量单位mm;(2)勘察岩土参数通过取样实测或现场调查,确定膨胀土地基(D)的大气影响深度或浸水影响深度l,单位m;通过现场地质钻孔调查及室内土工测试,确定第i层土的膨胀指数Csi,确定干旱季节第i层土的初始孔隙比e0i,确定第i层土的原位净上覆应力σy0i,单位kPa,确定干旱季节第i层天然膨胀土的初始膨胀力σs0i,单位kPa,确定外界降雨或浸水作用后第i层天然膨胀土的剩余膨胀力σsfi,单位kPa;(3)初选并确定复合桩基(1)参数初选复合桩基(1)桩径d,单位m,初选复合桩基(1)桩间距s,单位m,所述复合桩基(1)按正方形等间距布桩,确定复合桩基(1)桩长L,单位m,所述复合桩基(1)桩长L不小于大气影响深度或浸水影响深度l;通过现场实际勘察或试桩试验,确定复合桩基(1)的“中性点”深度l0,单位m,确定“中性点”位置以上第i层土遇水膨胀后在复合桩基(1)侧表产生的向上切向力fi,单位kPa,确定“中性点”位置以下第i层土对复合桩基(1)侧表产生的向下切向力fi',单位kPa,i=1,2,3…;(4)确定计算参数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复合桩基(1)计算深度范围内干旱季节第i层土的初始膨胀力σb0i:σb0i=σs0i(1‑m)式中σb0i为复合桩基(1)计算深度范围内干旱季节第i层土的初始膨胀力,单位kPa;σs0i为干旱季节第i层天然膨胀土的初始膨胀力,单位kPa,由步骤(2)确定;m为桩土面积置换率;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复合桩基(1)计算深度范围内外界降雨或浸水作用后第i层土的剩余膨胀力σbfi:σbfi=σsfi(1‑m)式中σbfi为复合桩基(1)计算深度范围内外界降雨或浸水作用后第i层土的剩余膨胀力,单位kPa;σsfi为外界降雨或浸水作用后第i层天然膨胀土的剩余膨胀力,单位kPa,由步骤(2)确定;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复合桩基(1)赋予“中性点”位置以上第i层土的锚固力σui式中σui为复合桩基(1)赋予“中性点”位置以上第i层土的锚固力,单位kPa;fi为“中性点”位置以上第i层土遇水膨胀后在复合桩基(1)侧表产生的向上切向力,单位kPa,由步骤(3)确定;fi'为“中性点”位置以下第i层土对复合桩基(1)侧表产生的向下切向力,单位kPa,由步骤(3)确定;Hi为第i层土的分层厚度,单位mm;d为复合桩基(1)桩径,单位m;s为复合桩基(1)桩间距,单位m;(5)路基(M)顶面隆起量计算通过以下公式确定路基(M)顶面隆起量式中,为路基(M)顶面隆起量,单位mm;κ为路基(M)填土消能系数;Δsei为路基(M)底部第i层膨胀土复合桩基(1)的隆起量,单位mm;Csi为第i层土的膨胀指数,由步骤(2)确定;Hi为第i层土的分层厚度,单位mm;e0i为干旱季节第i层土的初始孔隙比,由步骤(2)确定;σy0i为第i层土的原位净上覆应力,单位kPa,由步骤(2)确定;σb0i为复合桩基(1)计算深度范围内干旱季节第i层土的初始膨胀力,单位kPa,由步骤(4)确定;σbfi为复合桩基(1)计算深度范围内外界降雨或浸水作用后第i层土的剩余膨胀力,单位kPa,由步骤(4)确定;Δσyi为路基(M)填土产生的总应力变化,单位kPa;σui为复合桩基(1)赋予“中性点”位置以上第i层土的锚固力,单位kPa,由步骤(4)确定;n为路基底部复合桩基计算深度范围内膨胀土的层数;(6)确定复合桩基(1)设计参数:根据步骤(5)路基(M)顶面隆起量计算结果,判定是否满足满足则取步骤(3)中初选的桩径d、桩间距s及桩长L作为复合桩基(1)设计参数;若不满足则重复步骤(3)、步骤(4)、步骤(5)的工作,直至满足以确定复合桩基(1)设计参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2476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